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得不说说老詹:与规则无关的和与规则有关的

(2012-10-16 23:00:11)
标签:

高尔夫

杂谈

观点

分类: 高球随笔
老詹的“试挥杆”事件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与规则有关也有关,说与规则无关也无关。
 
先说说这个“简单”和“复杂”。
 
从老詹博文第三段描述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本来很简单:老詹自己认为是(或者确实就是)“试挥杆”,把球碰到水里不能算,要重打;同组的认为既然球下水了,按No touch就是OB,再打是第三杆。
 
简单的做法:老詹可以坚持自己是“试挥杆”的观点,也可以因为“没有任何书面性文字对No touch做详细的描述”而对同组的要求表示疑虑,但在确实无法说服对方的情况下,作为这一争议核心的当事人,老詹完全可以“服从大家意见、保留个人态度”,大家伙继续打球便是。
 
俺自己就碰到过类似的情况:球下水了,俺认为应该在某处抛球补救,但同组有人坚持认为不是在那儿下的水;除了俺自己的“眼见为实”以外,俺一时也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证实自己的判断,说服不了对方,只好表态:那就按你说的地方抛吧!
 
但老詹的事又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到底如何处置为好,涉及到面子、银子、性子等等说不清道不明的诸多微妙因素,尤其这件事又恰好是发生在众所瞩目的“老詹”身上,所以也可以搞得很复杂——正如目前老詹那篇博客后上百条的跟帖、留言。
 
再说说这个规则。
 
再一次明确俺个人的一个观点: No touch本就不成其为一套独立、完整的“规则”,只能说是球友间的一种“特殊约定”,无所谓对与错,大家事先说好了就是;老詹现在一直就是玩的这个No touch,还很推崇,其强调的主要理由也正是“不容易发生争议”,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争得不亦乐乎、一拍两散的情况。
 
俺对如何执行No touch完全没有发言权,因为确实极少实际接触;就老詹这个事,俺还不厌其烦地专门讨教了不少平时习惯打No touch的球友,竟然也有多种不同意见:
(1)如果是“试挥杆”,不管把球碰到哪了都不算,重打。
(2)如果是“试挥杆”,把球碰出去一点点(如只是碰落球梯)是不算的,重打;但如果碰出了T台,就得算一杆,如果是碰下水了就是OB。
(3)不管是不是“试挥杆”,像老詹这种把球打下水了就是OB。
等等。
 
反正俺是整不明白,根本不知道谁说的更成立、更有效、更“权威”——正如老詹所说,“没有任何书面性文字对No touch做详细的描述”。
 
俺自己个人概念中的“规则”从来就只有一种,就是R&A和USGA共同制定颁布的《高尔夫球规则》;老詹这件事既然是发生在No touch条件下,严格意义上说当然与“规则”本身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因为No touch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部分排除规则的运用,“商量着办”;哪些可以商量哪些不能商量、是约定俗成还是随机处置、出现事先没有商量好的情况时又该怎么办等,俺还真就说不出个子午寅丑。
 
如果非要从“规则”角度来说事,则问题又很简单了:如果是在发球台打第一杆之前“试挥杆”,不管不小心把球碰到了哪里(包括下水了或界外了),都不罚杆,重打便是。
至于到底是不是“试挥杆”,则是关于“事实”的认定问题。
 
老詹给我打电话,专门问到一个问题:如果遇上同组的三个人都“恶意陷害”——明明你是“试挥杆”,由于利益关系所在,非得都一口咬定你就是“击球”,作为裁判会怎么办?能不能因为“知道老詹不会说假话”而直接判定是“试挥杆”?
 
俺答:这个很简单,先尽可能全面调查取证,包括当时你的站位情况、挥杆动作等;如果其他人无法提供更有力的证据能证明你确实有明显的“击球意识”(譬如现场录像),而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说你“击球”,那俺最终会本着对球员有利的原则进行处置:相信球员自己的表述,同时也不会就球员有没有说假话而去动什么脑筋——高尔夫运动本身就是以球员的“诚信”为最基本前提,裁判人员不会基于“道德”层面的因素去判定事实问题;如果有朝一日你真的说了假话,那就由你自己去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裁判人员既不会也不可能先对当事人“测谎”再做决断。
 
即便是水平再高、级别再高的裁判人员,有时候也不可能很快就对比赛现场发生的争议问题完全搞清楚所有原始事实;为了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万一遇到这种情况,裁判人员会本着对球员有利或不利的两种原则之一做出自己的独立判罚,不会无休止的让争议延续下去。
 
作为“老”博友,俺再次十二分诚恳的建议老詹:
 
第一,老詹无疑是愿意积极倡导高尔夫精神的,但在实际行动上可能还是要更多一些考究。坚持自己的原则也好、表现自己的个性也罢,旁人也许确实无可非议;但是,对高尔夫精神的表述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随时为他人考虑,在博客中哪些该说(写)哪些不该说(写)、在球场上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或最好不做,还是更多考虑一下方方面面、尤其是有关当事人的实际感受为好。
 
第二,如果能在“按规则打球”这件事上好好表现一下老詹独有的“坚持”和“韧劲”甚至“轴劲”,能够在今后打球时彻底放弃No touch,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倡导规则、努力学习规则、不断推广规则,则以老詹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第三,某种意义上来说,打球赌不赌大体也只是个人的一种选择,但最好还是不要简单的把“慈善”和“赌球”扯在一起,对一些多少显得生拉硬拽的说法还是要再好好斟酌斟酌。譬如,不管说到那里去,“赌资”就是“赌资”,不能说捐给谁谁谁了就能改变其“赌资”的性质;如果非要说改变,也只能说是一种另类的“洗钱”行为,看不出一定就“高尚”到哪里去;所谓“捐赌(资)禁赌”的说法,在俺个人看来,充其量最多也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你真信么?反正我不信。
 
俺完全无意充当啥“假道学”,但自“华山论剑”以来,老詹已经逐渐成为俺们新浪博友圈里一个独特的标志,俺只是特别希望老詹还是那个老詹,莫辜负了众多的新老“詹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