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必须敬畏规则:从业巡选手被DQ说起

(2012-08-29 09:57:34)
分类: 高球随笔

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消息:中信业巡赛青岛站第一轮,球员杨伊农打77杆,并列第21名,但由于其给同组的虚假计分卡签名了,裁判长通知其被DQ。

这条微博描述的情况大致是这样:某一洞,与杨伊农同组的球员把球打进树丛,刨了数杆,最后记par;估计他(杨伊农)认为当事人反正也晋不了级(已经加了十几杆),所以最后就在当事人的计分卡签字了;别组的进行了举报,经查实,三人同时被DQ。

 

这个情况至少传达了这样几个信息:

第一,即便是在业巡这种级别的赛事上,“不把规则当回事”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刨了数杆最后记帕,真敢干,也真不知道这样的主怎么还会有勇气去打业巡?既然连对高尔夫最起码的尊重都谈不上,还跑到这种赛事上去现啥呢?自个儿爱咋玩就咋玩呗!

第二,规则是严肃的,不可当做儿戏。明知同组的杆数不对,还是签了其计分卡,不管杨伊农自己的本意是出于什么考虑,都得为此付出相应代价。

第三,参赛球友的规则意识或者说对违规者的容忍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杨伊农这一组被DQ的源头是因为被别组举报了,说明有越来越多的球友已经不再愿意对那些“国情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事!

 

在很多业余赛事活动中,明知道同组计分卡上的成绩根本就不对,也不得不“无奈”地签上自己的大名,这种情况可以说并非罕见;有的确实是因为拉不下这个脸,有的则是有意为之(“写手”大抵就是这么干的),有的可能是因为觉得无所谓,“反正就那么回事”。

 

前不久俺主持执裁的酷高队开幕赛,经我们俩裁判现场确认后,由于计分卡违规(未签名、签名不齐、记录错误等)被直接取消成绩的便高达近三十人。

 

正式比赛的计分卡签署非同小可,一定不能马虎,一定得钉是钉、铆是铆;由于签错计分卡而被DQ的案例已经不少了,包括在国际性大赛上都发生过。

 

总而言之,“敬畏规则”应成为我们爱好者共同努力去不断改善高尔夫大环境的一个严肃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