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还是那个高球 老詹不是那个老詹
(2012-05-13 16:59:43)分类: 高球随笔 |
俺无疑应该也算“詹粉”之一,至少也得算是老詹童鞋的“博粉”——几乎每篇必看。
俺看老詹童鞋的博文时有几个特点:
第一,正文一般只草草浏览一遍,主要是因为对老詹童鞋描述的那些挥杆技术和学习体会俺是既基本上看不懂也没什么太多兴趣,只大略知道:喔,老詹童鞋又有新的发现了!
第二,照片部分基本上是直接拉过不看,主要是因为看不出什么道道,量也太大;更何况俺本身对摄影技术之类的东东也一窍不通。
第三,留言部分每条必看,主要是那些留言实在太好玩、太精彩,尤其是看到一些热心博友“河里的不急岸上的急”甚至急不择言时,往往会忍不住一个人乐出声来。
第四,基本不留言,主要是因为俺已经说不出什么新鲜话来,该说的、不该说的、能说的、不能说的人家都说过了,俺就只剩下个“看热闹”的份;当然,偶尔也能插上那么几句,也能得到“詹体”式答复。
第一次认识老詹还是在西安博友赛,后来更有过多次直接沟通或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包括雁栖湖球叙、同机赴大连博友赛、电话讨论北京博友赛的组织问题、探讨一些打球遇到的规则问题等。
和博友们见面时,曾不止一次地被问到“对老詹到底怎么看”?俺都会老老实实地回答:俺真没那个本事或资格评价老詹,最多只能说老詹童鞋做的事确实就不是俺们一般人能做得出、做得到、想得通、看得懂的,哪能妄加猜度、哪敢简单评议?
不过,近期看老詹童鞋的博客,感觉中已经越来越不是俺原来印象中的“老詹”了。
有些变化是必然会出现的,譬如球技,从当时典型的“菜鸟”角色到如今的“业巡”选手,那完全是两重天地——当然,谁架得住老詹童鞋一天到晚和一年到头练习场、球场、球场、练习场、连卧室也不放过的搞法!俺不懂挥杆技术,也根本搞不明白老詹童鞋那些深奥无比的“角动量”之类学问,但就是看这么个搞法,不要说什么“业巡”,理论上恐怕什么“巡”都不在老詹童鞋的话下......
这个,俺只有服气的份,除了服气还是服气。
有些变化则是俺还不太能理解的。
譬如关于“赌”;譬如关于“规则”。
俺一直特别欣赏某部电影中设计的一段关于“说”和“做”的台词: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既要说也要做;有些事既不能说也不能做。
个人观点,高尔夫的这个“赌”,在我天朝“国情”下,大体应属于“只能做不能说”的范畴。
在很多球友都已经习惯了上来就“谈盘口”的“大环境”下,如果谁要是硬就不理这个茬,轻则可能会“不受欢迎”,重则可能会让人觉得“太另类”、“故作清高”甚至“怕输不起”什么的。
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有几点:不主动提这个茬,能不“玩”最好;一般打小费一点问题没有;其他球友都倡议的情况下,上限可以是“乱拉”比洞,但不要搞得太复杂,更不要以输多少赢多少为关注点;但凡要俺参加PK,俺都只认“球场规则”,否则俺就只负责看热闹。
不过,俺有一个态度始终很明确,就是不宜明明白白、大张旗鼓的说这个“赌”字,尤其是在博客这种公开平台上,尤其是在关注度比较高的博客上(像老詹童鞋这样的“顶级名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前一段俺曾经在老詹童鞋《今天业巡赛报到还输钱》那篇博文中留言:提个小小的建议,身为“球爱的天空”执委,在全国球友中的影响又是如此之大,能不能尽量别在博文中涉及到这个“赌”啊?“赌”不“赌”固然是个人的事,但今天输多少钱、明天赢多少钱、又和谁谁谁“赌”了、筹码是多少、谁谁谁又掏了多少钱,天天公布这样一类信息到底有多少意义啊?总不能让社会上都认为我们这些打球的个个是赌棍吧——瞧,连大名鼎鼎的老詹也天天乐此不疲......
一点不出意料的,老詹童鞋用著名的“詹体”给俺做了答复,那意思俺好像也看懂啦,他老詹输和赢都是为了“球爱的天空”,而且结论是“这样持续下去打球的环境会更加好的”,吓得俺再也不敢接茬——人家老詹童鞋如此一番济世济人的苦心,没的给俺风尘子一不小心破坏了慈善事业.....
不过老詹童鞋前几天又说了:“不管是什么规则以及赌不赌,我关注的始终都是球技的问题”——这个,又让俺犯迷糊了......
当然啦,如果能做到不让人犯迷糊的话,那就不叫“老詹”啦!
原来的印象中,老詹童鞋对“规则”问题的态度那是没得说的,绝对钉是钉、铆是铆;大连博友赛期间,俺曾有幸和老詹童鞋同组打过一场,他在场上对规则问题的那股子认真劲,连俺这个一向以“吹鼓手”自居的家伙都深感自愧不如。
现在的老詹童鞋不一样了,人家已经认定“闹他吃规则和球场规则其实差别不大”,而且搞急了可能连规则不规则的都无所谓了,因为人家“关注的始终都是球技的问题”......
这篇博客纯粹就是写着玩的,对老詹童鞋的粉丝如有得罪可千万别当真;写这篇博客的起因也很简单:俺在这次的成都博友赛名单中竟没有看到老詹童鞋的大名!
这是肿么了?俺原来还一直犯愁:到时候对没法和老詹童鞋分在一组的博友们该怎么解释,俺风尘子可没有开后门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