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观点 一点建议
(2012-05-10 10:54:29)分类: 高球随笔 |
第一个观点:业余赛事活动中的“写手”行为确实是存在的,这种令人唾弃之现象也不是偶尔才出现的、不是少数,高尔夫“打假”是必须的。
第二个观点:至少在拿出确凿的证据之前,本次奔驰车主赛结果和高尔夫“打假”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能仅以打出了“红字”、获奖者不会有或不应该有这么高的水平来简单推定当事人一定就是“写手”。
一点建议:本次奔驰车主赛活动的比赛结果既然已经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其影响也非同小可,建议主办方正儿八经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尽快就获奖者的成绩真实性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给方方面面一个负责任的交代——毕竟这已经不仅仅是几个人自己关起门来说道说道的小事了。
从已经公开的一些信息来看,核实成绩应该不难——按天安假日总经理程军先生的说法,这次比赛“有正规的裁判”、“同组球员互相记分”,则不妨先确认一下这样几个环节的情况:
第一,本次比赛对分组、记分与记分卡提交是如何规定的?
第二,获得前三名的球员是否都分在一组比赛?有没有自行调组?
第三,获奖者在场上是怎么记分的?有没有违反本次比赛规定?
第四,获奖者最终提交的记分卡符不符合比赛规定要求?
第五,为获奖者服务的球童对整个打球过程怎么说?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新浪高尔夫的报道称,“球童说打负杆的人不要脸”——说这话的如果就是服务于获奖者的球童,那就更好办了:到底是怎么个“不要脸”法?主办方找当事球童一核实就清清楚楚了。
俺个人认为,在没有获得相关的事实作为依据之前,获奖者的成绩到底有没有问题都不能做出结论,既不能以“皮肤不够黑”、“看起来都不面熟”、“怎么可能打出这么好的成绩”、“-1、-2还有可能,-4就一定有问题”等理由来做定论,也不能以“球场简单”、“应该是正常、客观的成绩”来简单推断——怎么质疑、怎么分析都行,但“质疑”不代表就是“结论”、“分析”不代表就是“事实”。
还有一点,“这个比赛是客户交流的商业活动,而非真正意义上对抗性比赛,比赛本身娱乐和商业成分占绝大部分”——俺不清楚程军先生的这个说法是为了表明什么观点、其实际出发点是什么,但俺想不管是娱乐”也好、“商业”也罢,总不能是以践踏高尔夫精神、破坏起码的公平公正原则、无视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为前提。
前一篇:高尔夫“打假”: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