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向”的力量

(2011-12-22 19:51:38)
分类: 高球随笔
按规则打球难不难?也许难,也许不难;
商业性赛事能不能做到“干净”?也许能,也许不能。
主要是看“导向”。
 
这次在北海同时举办了两场赛事,除了前面几篇博文提到的“强盛杯南方城际高尔夫交流对抗赛”以外,另一场叫做“强盛杯广西业余高尔夫冠军擂台赛”,主要是邀请北海本地及南宁的业余爱好者参加;记得俺曾经写过一篇《为北海高协叫一声好》的博文,大肆鼓吹北海高协“取缔流氓团伙、打击流氓行为”的举动,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也正是北海高协,一开始就定好了“一切都按规矩来”的基调。
 
“按规矩来”——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可太不容易!要知道,参加擂台赛的球友中,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只知道有“流氓规则”,极少有能正儿八经按“球场规则”打球的;不少平时一说都是8字头的球友,压根就没有什么“球场规则”的概念,基本都是“规则盲”,这种搞法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一则有主办方的坚定决心,二则是由俺这个“吹鼓手”担纲指挥,为了真正做到能“按规矩来”,俺采取了一些列的特别措施:
 
1、未雨绸缪,广而告之。
赛前好多天,便由北海高协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一对一的给各位邀请参赛球友反复强调“规矩”,一再申明对谁都将是一视同仁;同时,专门印制《参赛指南》、《比赛条件和当地规则》、《业余爱好者常用规则》等资料,一人一份。
拿这种比赛最为头疼的“分组”这一环节来说,坚决不接受任何个人提出的编组、调组要求,完全由裁判委员会按最终确定的参赛名单分组,将分组名单直接张贴在球会的赛事公告栏;过程中曾经有若干球友通过各种渠道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俺一个都不答应,都给客客气气地封了回去。
摘录几条专门公布的要求:
(1)比赛设立正式的裁判委员会,一切按正规比赛要求,严格执法,一视同仁。

(2)任何人都不能以“不计算成绩”、“反正没有竞争力”为理由拒绝在场上遵守规则(可以主动宣布放弃比赛),否则由裁判长现场取消其比赛资格,撤回球童、球车(包括主动放弃比赛的)。

(3)抛球时,必须自己按规则规定的姿势抛球,球童不会接受帮球员抛球的要求,但在球员没有按规定要求抛球时可以在其击球前提醒纠正,纠正后不罚杆。

(4)如果习惯性的出现了“OK”,必须在罚1杆后将球放回原位推进洞;如果在下一洞开球前没有纠正“OK”,现场取消比赛资格。

(5)果岭上必须自己拿球、自己放球,球童不会接受拿球、放球的要求,但可以为球员做MARK。

(6)关掉手机或调成震动、静音。如果在比赛过程中因为接听电话而不正当延误比赛,裁判员将予以警告,第二次开始罚杆。

(7)球员必须互相记录比赛成绩,一人一张计分卡,互为“记分员”;球童不会接受球员“代记成绩”的要求。

(8)裁判委员会为每组安排了独立的跟组记分员,负责单独记录本组球员的成绩,只对裁判委员会负责。

(9)比赛结束必须在计分卡上互相签名,亲自把自己的计分卡交到计分处并确认后离开,否则成绩无效。

 

2、把好球童关
赛前专门召开了球童会议,每人发放一份《球童服务须知》并逐条讲解,针对球友们平时打球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号入座的提出要求,包括:

(1)果岭上未经球员授权时,不可以主动为球员拿球(但可以做Mark,建议最好不要去做,否则可能会习惯性的把球拿起来);球员自己拿起来的球也只能由球员自己放回去,所以也不能帮球员摆线。

(2)第一个洞开球前记得在梯台为同组球员互相确认球号、品牌,同组球员的球不要有重复的;换球时要主动向球员的记分员申明新的球号。

(3)不能允许球员“摸一杆”,不能允许球员“OK”。

(4)不能为球员记成绩,但可以提醒球员的记分员及时记录成绩、提醒自己的球员在完成每个洞之后及时核对自己的成绩,比赛结束时一定提醒球员和记分员在计分卡上签字,并直接带球员到计分处交计分卡。

(5)第一洞开球前协助同组球员互相确认其记分员,并强调球员要自己在计分卡上记成绩(否则DQ)。

(6)球员需要打暂定球前记得帮助球员大声宣布“打暂定”并报球号,不要说“再打一个”;任何有可能在水障碍区外遗失的球都要主动提醒球员打暂定。

(7)球童之间不能“互相帮助”,包括帮拿杆等。

(8)不能帮球员抛球!如果不记得这一条,已经帮球员抛了球,可以向记分员说明后把球拿起来让球员自己再抛,否则会罚1杆。

(9)不能为自己服务的球员以外的其他球员提供“助言”。为避免无意中犯规,建议球童之间在场上不要聊天。

(10)球员击球时,不能站在其打球线或推击线方向,尤其是在发球台和果岭上要特别注意。

(11)球员击球前不要修补球的打痕或陷痕。

(12)球员辨认球之前要提醒球员先向记分员申明其意图(包括陷入地面的球补救),尤其不要去拿球员的球。

(13)不接受任何球员点球童。

(14)凡发生争议或不能确定的情况要及时呼叫裁判到场解决。

一些球童一开始特别担心,怕“挨骂”,因为都很熟的;俺一再鼓励他们“别怕”,任何人有任何“不讲规矩”的说法都一股脑儿推到俺这里来就是,要“挨骂”就俺一个人担着——实际上最后什么事也没有,毕竟在这种氛围下谁都会顾忌一个“面子”问题,不至于非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3、设跟组记分员

我们专门为每一组球员派出一名独立的计分员,不和任何场上的球员或球童发生关系,只负责跟踪记录本组每一名球员每一洞的成绩,回场时直接交给裁判委员会,以供必要时核对球员成绩用。

 

4、严格执法,绝不马虎

就俺个人所知,不少商业性赛事也有设裁判人员的,但基本只是作为一个摆设、一种“符号”,开球后基本就没裁判什么事了,负责任些的可能还会在场上多转那么几圈,偷懒些的就直接回会所侃大山或睡大觉了——反正也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乐得清闲。

俺们这次是五个裁判人员一齐上阵,绝不“作秀”,个个都满场跑个不停,更多的是“监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至少在广西类似的业余高尔夫赛事历史上还没有过如此“较真”的;在颁奖晚宴做赛事总结时,俺给出的结论是大家伙“接受了一次高尔夫礼仪和规则的严峻洗礼”。

 

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众多参赛球友对这次的“按规矩来”无一怨言(至少俺自己还没有听到);很多人下来就感慨“头一回”——头一回自己在果岭上拿球、自己摆线;头一回不“OK”、不“摸一个”;头一回自己“亲自”抛球;头一回给别人在计分卡上计成绩、还要签名;头一回在场上见到这么多裁判;头一回参加这么认真的比赛和自己这么认真的参加比赛,等等。

问感觉如何?一是“确实还很不习惯”,二是“这样做很好”、“就应该这样”、“这才是打高尔夫”!

 

城际对抗赛就更不用说了,一句话:这次的比赛成绩绝无“写手”容身之地,比赛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敢于公然作弊的;类似赛事活动之种种痼疾不敢说完全绝迹,至少是没有发现或听到有关反映。

 

所以说,“导向”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主办方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这种活动到头来大抵也还就是个“花钱买热闹”、“费力不讨好”。

 

记得俺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说球场上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养成的,到底是养成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个“氛围”,也就是方方面面的“导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