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的力量
(2011-12-22 19:51:38)分类: 高球随笔 |
(2)任何人都不能以“不计算成绩”、“反正没有竞争力”为理由拒绝在场上遵守规则(可以主动宣布放弃比赛),否则由裁判长现场取消其比赛资格,撤回球童、球车(包括主动放弃比赛的)。
(3)抛球时,必须自己按规则规定的姿势抛球,球童不会接受帮球员抛球的要求,但在球员没有按规定要求抛球时可以在其击球前提醒纠正,纠正后不罚杆。
(4)如果习惯性的出现了“OK”,必须在罚1杆后将球放回原位推进洞;如果在下一洞开球前没有纠正“OK”,现场取消比赛资格。
(5)果岭上必须自己拿球、自己放球,球童不会接受拿球、放球的要求,但可以为球员做MARK。
(6)关掉手机或调成震动、静音。如果在比赛过程中因为接听电话而不正当延误比赛,裁判员将予以警告,第二次开始罚杆。
(7)球员必须互相记录比赛成绩,一人一张计分卡,互为“记分员”;球童不会接受球员“代记成绩”的要求。
(8)裁判委员会为每组安排了独立的跟组记分员,负责单独记录本组球员的成绩,只对裁判委员会负责。
(9)比赛结束必须在计分卡上互相签名,亲自把自己的计分卡交到计分处并确认后离开,否则成绩无效。
(1)果岭上未经球员授权时,不可以主动为球员拿球(但可以做Mark,建议最好不要去做,否则可能会习惯性的把球拿起来);球员自己拿起来的球也只能由球员自己放回去,所以也不能帮球员摆线。
(2)第一个洞开球前记得在梯台为同组球员互相确认球号、品牌,同组球员的球不要有重复的;换球时要主动向球员的记分员申明新的球号。
(3)不能允许球员“摸一杆”,不能允许球员“OK”。
(4)不能为球员记成绩,但可以提醒球员的记分员及时记录成绩、提醒自己的球员在完成每个洞之后及时核对自己的成绩,比赛结束时一定提醒球员和记分员在计分卡上签字,并直接带球员到计分处交计分卡。
(5)第一洞开球前协助同组球员互相确认其记分员,并强调球员要自己在计分卡上记成绩(否则DQ)。
(6)球员需要打暂定球前记得帮助球员大声宣布“打暂定”并报球号,不要说“再打一个”;任何有可能在水障碍区外遗失的球都要主动提醒球员打暂定。
(7)球童之间不能“互相帮助”,包括帮拿杆等。
(8)不能帮球员抛球!如果不记得这一条,已经帮球员抛了球,可以向记分员说明后把球拿起来让球员自己再抛,否则会罚1杆。
(9)不能为自己服务的球员以外的其他球员提供“助言”。为避免无意中犯规,建议球童之间在场上不要聊天。
(10)球员击球时,不能站在其打球线或推击线方向,尤其是在发球台和果岭上要特别注意。
(11)球员击球前不要修补球的打痕或陷痕。
(12)球员辨认球之前要提醒球员先向记分员申明其意图(包括陷入地面的球补救),尤其不要去拿球员的球。
(13)不接受任何球员点球童。
(14)凡发生争议或不能确定的情况要及时呼叫裁判到场解决。
一些球童一开始特别担心,怕“挨骂”,因为都很熟的;俺一再鼓励他们“别怕”,任何人有任何“不讲规矩”的说法都一股脑儿推到俺这里来就是,要“挨骂”就俺一个人担着——实际上最后什么事也没有,毕竟在这种氛围下谁都会顾忌一个“面子”问题,不至于非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3、设跟组记分员
我们专门为每一组球员派出一名独立的计分员,不和任何场上的球员或球童发生关系,只负责跟踪记录本组每一名球员每一洞的成绩,回场时直接交给裁判委员会,以供必要时核对球员成绩用。
4、严格执法,绝不马虎
就俺个人所知,不少商业性赛事也有设裁判人员的,但基本只是作为一个摆设、一种“符号”,开球后基本就没裁判什么事了,负责任些的可能还会在场上多转那么几圈,偷懒些的就直接回会所侃大山或睡大觉了——反正也起不了什么实际作用,乐得清闲。
俺们这次是五个裁判人员一齐上阵,绝不“作秀”,个个都满场跑个不停,更多的是“监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至少在广西类似的业余高尔夫赛事历史上还没有过如此“较真”的;在颁奖晚宴做赛事总结时,俺给出的结论是大家伙“接受了一次高尔夫礼仪和规则的严峻洗礼”。
特别令人欣慰的是,众多参赛球友对这次的“按规矩来”无一怨言(至少俺自己还没有听到);很多人下来就感慨“头一回”——头一回自己在果岭上拿球、自己摆线;头一回不“OK”、不“摸一个”;头一回自己“亲自”抛球;头一回给别人在计分卡上计成绩、还要签名;头一回在场上见到这么多裁判;头一回参加这么认真的比赛和自己这么认真的参加比赛,等等。
问感觉如何?一是“确实还很不习惯”,二是“这样做很好”、“就应该这样”、“这才是打高尔夫”!
城际对抗赛就更不用说了,一句话:这次的比赛成绩绝无“写手”容身之地,比赛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敢于公然作弊的;类似赛事活动之种种痼疾不敢说完全绝迹,至少是没有发现或听到有关反映。
所以说,“导向”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主办方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这种活动到头来大抵也还就是个“花钱买热闹”、“费力不讨好”。
记得俺曾经写过一篇博文,说球场上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养成的,到底是养成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个“氛围”,也就是方方面面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