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暂定球”的讲究
(2011-09-06 15:26:42)分类: 规则探讨 |
博友小丫头《细说“暂定球”》一文(http://blog.sina.com.cn/u/1359266252)将打暂定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做了很好的规则阐释,有博友来电交流,对其中的暂定球什么时候成为使用中球仍有些许困惑,主要是指文中倒数第二段“球员认为自己的球遗失在200码处......”的案例;交流过后,俺觉得有必要再展开来说说这个关于暂定球的细节处理问题。
规则27-2b
暂定球成为使用中球
在到达初始球可能所在的地点之前,球员可以一直对暂定球进行击球;如果在初始球可能所在的地点或比这一地点更靠近球洞的位置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则初始球遗失,暂定球在“一杆加距离”下成为使用中球。
球友们一般都会知道:不能在超过初始球的位置对暂定球进行击球,否则暂定球就会成为使用中球,初始球找到了也没用——这就是规则27-2b所述的后一种情形。
判断能不能继续对暂定球进行击球的关键,是“初始球可能所在的地点”,英文原文是“the place where the original
ball likely to be”。
击球后,初始球所在的地点有两种可能:第一,眼看着可能遗失的地方(不管有没有找到);第二,最终实际所在的地方(找到了或碰巧看到了)。
看一个判例说明。
判例27-2b/4
问:开球后,球员估计他的球也可能会遗失或落到了被定义为界外的道路上,打暂定;球员找了一会球,没找到,往前走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当球员继续往前走时,发现其初始球在界内,可能是初始球从道路上弹起来跳回了界内,故实际比一开始所认为的地方离发球台要更远。这个初始球是否仍然处于使用状态?
答:不是。当球员在比初始球可能所在的地点更靠近球洞的位置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时,暂定球便成为使用中球,初始球遗失。
初始球实际在什么地方不相干。
判例的最后一句解释非常重要,即“初始球实际在什么地方不相干”,关键是击球后“可能在什么地方”。
俺曾经写过一个现实的案例:5杆洞,开球后可能遗失(上山),用暂定球打完那个洞,结果却在果岭后方发现了初始球——这算是俺知道的最夸张的情况了。
按照规则27-2b,如果在初始球可能所在的地点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暂定球将同样成为使用中球,小丫头博文倒数第二段阐述的便是这种情况——这也是球友们平时容易忽略的一个情况:开球后,初始球在200码桩附近的长草中有可能遗失,打暂定,恰好也落在200码桩附近;找了一会球没找到,继续用暂定球打了第四杆,刚打完,球童便喊:找到了!果然在200码桩前面十几码的长草丛中,可能是刚好碰到了长草中的硬石头往前弹了十几码。
这时,初始球在规则意义上已经遗失,不能再打,否则就是“打错球”,罚2杆。
暂定球还有一个细节,也是平时容易忽略的:找了一会初始球后,说“还是先打一个暂定吧”!又跑回上一杆的地方打第二个球,打完接着找初始球,找到了又接着打初始球——这种做法同样是违规的,打的第二个球实际不是“暂定球”,而是“一杆加距离”下的使用中球。
为什么?因为规则27-2a明确规定了“打暂定球”的程序:必须是“在球员或其伙伴开始往前面找初始球之前”打暂定球。
判例27-2a/1.5专门对这个“往前面开始找球”的意思进行了说明,其关键判断点是:球员往前面走是不是为了去找初始球?如果只是走到前面去换一支杆或换一个球则没有问题,可以回来打暂定。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开球左(右)曲,进树林,抱着侥幸心理就是不想打暂定,直接往前面走去找球;走了一段后觉得有点玄,便抛下一句“我还是先打一个暂定吧”,回发球台又打了一个球——这个球就不再是“暂定球”了。
前一篇:闲话“当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