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第一次下场
(2010-06-22 21:17:35)分类: 规则探讨 |
现在偶尔去练习场用用功,能见到的老朋友已经越来越少(这个很正常,俺自己不也是“偶尔”才去么),新面孔明显的越来越多,而且一眼就可看出,初学者占的比例很大。
这当然是好事。
一方面说明喜爱高尔夫运动的同好在持续增加,队伍越来越壮大;一方面高尔夫的所谓“贵族”面纱在渐渐退去,终归会回到其作为一项“运动”的本性。
初学者辛辛苦苦在练习场试巴一阵子、多少能把小白球给干起来之后,一般都会特急切的盼着赶紧实地到球场比划比划。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教球”的到处都有——正儿八经收费的驻场教练、众多先行者的热心指点、也包括市面上不再缺货的各种教学光碟或入门书籍等,或者干脆自己直接扛着杆子躲在不显眼的打位埋头苦“练”也成;另一方面,能在开杆前先专门学习或了解一些基本的高尔夫礼仪之机会则少之又少——刚摸杆的人一门心思要把小白球打起来,可能也不容易知道还有“高尔夫礼仪”这一说,“教球”的人则一心盯着你应该如何握杆、如何站位等,恐怕潜意识中压根就没有“教礼仪”一说。
这样一来,一批批高尔夫爱好者倒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高采烈地加入“锄地”的行列,球场上却也同时多出了很多让人扼腕叹息的“失礼”甚至“无礼”行为:大呼小叫者有之、不管不顾者有之、随心所欲者有之、责骂球童者有之、砸杆捶地者有之......
记得有一次,转场到后九,第十洞梯台上几位老兄(明显是初学者)正酒气冲天的(老远都能闻到)一边互相大声嬉戏、一边可着劲和小白球过不去——每个人至少要反复打好几个球,上了球道也不算(因为觉得没打好、不满意);我们这组两个人足足等了十几分钟后实在看不过眼,客客气气地和他们商量:要不我们先打?对方一位老兄眼一瞪、喷着满嘴的酒气扬起手中的一号木大声反问:为什么?我们也交了钱的!
结果我们直接就回了会所,干脆不打了。
初学者对“第一次”打多少杆都会比较在乎——毕竟是“开处”么,人之常情;现在想来,第一次下场的“成绩”其实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事实上就不大可能严格按“规则”来计算成绩。
俺第一次下场是由队长老兄领着去的,也有“成绩”记录:144杆——实际上完全是瞎掰,根本不靠谱、做不得数的。俺还记得清清楚楚:虽然下场前已经整整在练习场泡了三个月,但还没有碰过一号木,第一洞就是正面过水,俺用7号铁连干几杆都是下水,队长老兄说:算了,不能耽误后面的人,还是到对面去打吧!球进了长草(包括沙坑、树林瞪),怎么也刨不出来(必然的),队长老兄在一边发话:算你三杆了,拿出来打!
现在俺当然知道了,当时的所谓“144杆”,不只是少记了多少杆的问题,而是压根就记不出杆数来——如果真是按“规则”来办。
但俺第一次下场收获最大、印象最深、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是队长老兄关于高尔夫基本礼仪和基本规则的现场指导——在头一天约我“开杆”时,队长老兄就很明确的告诉我:第一场球最重要的是要教你一些最基本的高尔夫礼仪和规则,球打得怎么样无所谓的。
事实上,诸如初学者下了场打不起球来时不要总在那刨个不停,应该要么让后面的组先走、要么自己直接把球捡起来走人;要让离果岭球位远的人先打;在果岭上不能拖着脚走、不能高兴得跳脚,以免损坏果岭表面,因为“果岭”是球场上最珍贵的区域;打出去的球没个准头时一定要马上喊“看球”;自己打不好不要轻易去责怪球童;不要干扰或影响同组的人击球;不能作弊;不能乱记杆数;等等,很多关于高尔夫礼仪与规则的A、B、C,都是队长老兄在带俺第一次下场时就不厌其烦教导的。
可以说,后来俺之所以对“规则”那么上心,除了自己确实喜欢琢磨规则问题外,相当程度上是拜队长老兄的“第一次”所赐,“始作俑者”舍其无他。
所以,初学者的高尔夫球技学习固然重要,但学球伊始对高尔夫基本礼仪和基本规则的学习应该更加重要,尤其是“第一次”,因为刚接触高尔夫这个阶段对高尔夫礼仪和规则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到今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高尔夫爱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