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之痒:下定决心减少它十码!
(2009-03-04 11:47:27)
标签:
休闲 |
分类: 高球随笔 |
俗话说“身大力不亏”,但高尔夫这玩意好像不应该是“力量型”运动,很多时候恰恰都是因为潜意识中念念不忘“打远一点”而多付出一杆又一杆的代价。
在练习场和球场上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夸赞:真厉害!7号铁打这么远!当然,能打“远”肯定不是坏事,但前提是要“准”,至少不能以若干杆的失误才换来偶尔几杆的“远”。
高尔夫妙在下场时有十几支杆可以玩,在稳定挥杆的条件下,再怎么的也能找到对付各种距离的杆子,没有必要“一根筋”非用什么杆打多远——用7号铁铆足了劲干出去170码固然令人羡慕,但用6号铁稳稳当当打160码未必就一定丢人现眼?谁又规定了非得用5号铁打190码才行、拿铁木杆干出来的就不算数?
一般来说,打得一段时间的球下来,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每一支杆的距离形成概念,多少码应该用什么杆都会心中有数;这里面其实隐含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心目中某支杆“应该”打出的距离,实际上是一种“上限”标准——譬如,如果用7号铁打160码,是指一般情况下(正常挥杆击球、不出现失误)可以打160码,甚至是用7号铁“最多”打160码;这样一来,遇到场上需要打160码而掏出7号铁时,脑子里自然而然会想着怎么把这160码打出来,整个挥杆过程都生怕“不够力”。
一用力,问题可能就来了:动作变形、用手打球、全身绷紧、肌肉僵硬、重心失衡、前俯后仰等等;很多球友都曾感慨长铁不好打,在练习场可以试试,如果把用4号铁打190码的要求降低为只要打170码就完事,成功率立刻成倍增加。
距离的要求一降低,挥杆的压力便骤减;即便是实在打短了,只要能够做到正常完成挥杆击球,短的距离也有限,了不起十码八码而已,坏不了什么大事的,总比那些剃头铲地、左飞右拐的要强得多。
前一段时间不知着了什么魔,忽然“夫子气”大发,竟对自己几乎所有的挥杆环节都产生了疑问,搬出好多的书,把什么握杆、站位、球位、瞄准、上杆顶点、挥杆平面、杆头滞后等等都搞了个遍,一会儿试试这、一会儿改改那,今天调整这个问题、明天纠正那个动作,搞来搞去完全成“不会打”了,一下场动不动就90大几杆,搞不好还坐三轮车!
后来实在有点不知所措了,在练习场也怎么都找不着北,只好抱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有一杆没一杆的打着玩;打着打着来事了:一旦不去刻意要求“打好”、尤其是心中所想无所谓距离不距离的,小白球却反而突然听话起来,杆杆打出去都特像模像样!
一高兴,第二天也不去练习场了,一大早就直奔球场,每一杆都不求打多远、打多好,只求正常把挥杆动作做完,每一洞的成绩也懒得去注意了,结果轻轻松松的18个洞打完,除了个别的方向略偏之外,铁杆几乎就没有出现过称得上“失误”的情况,最后是85杆收工——真是久违了,感觉真好!
因此,俺准备下定决心,要求自己每支杆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10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