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习惯问题体育 |
分类: 高球随笔 |
什么事一旦形成了“习惯”,影响力就不比寻常,所谓“习惯成自然”也。
这两天,手机上的一根小挂绳断掉了,一时没腾出功夫换,但每次掏手机时都还是习惯性的先想着去摸挂绳,每次接电话前都要习惯性的先轻轻甩一下手机,每次要发信息时都会先习惯性的想着把食指穿到已经没有了的挂绳上。
这就是“习惯”的影响力。
俺们玩高尔夫的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很多习惯,其产生的影响力同样也是非同小可。譬如,本来已经“习惯”了试挥两次再击球的人,如果忽然间要他只试挥一次甚至不试挥就击球,一般都会容易出现失误;本来已经“习惯”了依靠球童摆线来推杆的,如果要他完全靠自己摆线瞄准,往往就会不知所措,很难推好;本来已经“习惯”了和熟悉的朋友下场的,如果忽然和陌生人一组,很可能就会发挥失常,等等。
为了不断提高球技水平,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花大力气和一些“不良习惯”抗衡。最简单的如“抬头”、“发力”,严格来说两者无非都是一种“习惯”而已,就看俺们能在实际中克服到什么程度。
另一方面的例子是,可能有很多已经被自己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因为不能形成一种能够始终自然保持的“习惯”,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出问题——譬如,“认真”的习惯。
昨天和队长老兄下场,因是开年后在一起打的第一场球,也没有约其他人,故一开始就互相说好“认认真真”打一场,为此甚至还开出了“平打”的条件,且任何情况下都不准“OK”,俺自己也铆足了劲准备好好表现表现。
前面的几个洞确实是相当“认真”,每一杆都认真琢磨、认真思考、认真挥杆,两人基本上都不吭气,各自埋头苦干;“认真”的效果也真是不错,俺自己就非常满意:五个洞下来才加一杆、逮了两只“鸟”,其中一次还是第二杆从近一百码的球道沙坑救上果岭的。
再往后就来事了。两人都渐渐把一开始的约定忘诸脑后,越来越“不认真”,边打边海阔天空地聊天,涉及的内容简直是五花八门:一会从对某条高尔夫规则的探讨,到关心球会在春节期间到底有没有给球童们安排聚餐;一会从他在深圳下场时怎么把两个“世界杯”球场搞混了,到俺在芒街球场怎么和球友们斗法;一会从忽然间大为奇怪怎么两人的女儿都凑巧会去英国同一个城市念书,到非常担心某位共同的朋友最近好像会“犯事”;一会从抱怨头一天吃多了辣椒不舒服,到猛调侃球场上的蛐蛐叫怎么影响到挥杆、老虎的眼睛往观众中一扫怎么大家大气都不敢出......
结果可想而知了,越打越烂、越打越不认真,本来大好的形势,最终两人却都以93杆收场——倒是真“平打”了!
“习惯”有“好”和“不好”之分,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匪浅,不好的习惯则如鬼魅附体,高尔夫亦如此,尤其是在高尔夫礼仪方面的习惯。譬如,一些球友“习惯”了在场上自觉遵守规则、对同组的伙伴谦恭有礼、对球童的工作体谅有加等等,便很容易获得大家的尊重;也有一些球友“习惯”了在场上大呼小叫、我行我素、颐指气使、乱七八糟,便难免很容易让人侧目和在心底里不屑。
前一篇:盯准了慢慢干,别着急!
后一篇:退而求其次:动眼不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