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街女警巡逻威武惊艳·老街·4·哈尔滨·2019·6·5~6·19
从今年开始,老街上多了一天风景线,就是女警巡逻。俩警花威武美艳从容不迫,英姿飒爽,伟岸挺拔。走在百年老街那65万块面包石铺就的1450米石头道上,格外惊艳。
不仅仅行走巡逻,还有站街警卫。还有负责为游客解答种种疑问。有一次我的手机有点问题,一抬头正好看见老街十二道街街口处专门停着的警车。
敲窗户警花开开,我就说我手机的事儿。警花接过去,俩研究着给我解决了问题,态度和蔼,不怕麻烦。
据说,大连有一年有骑马的女警巡逻。没看见过,倒是去过大连很多次。大连的磨电车很壮观,只是没坐过,心里面有一丝丝小遗憾。
北京还有铛铛车,还有无轨电车。原来哈尔滨有很多磨电车和无轨电车,可惜都被消灭了。后来在最不该的一条窄窄的果戈里街上竟然安排了一辆景观的磨电车。
可是太碍事了,总出事,今天被什么车撞了。明天又被撞了。还有被两头商家投诉,总是影响。于是今天那可怜的磨电车被拉在这头,明天又被拉到那头。
终于,那磨电车被拉走了,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乘者寥寥行动迟缓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摩电车成交通障碍。
当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是假的磨电车就淡出了哈尔滨视野。其实,中国最大市区面积的哈尔滨有太多的宽敞街路,安排几条景观的磨电车线路都富富有余。却再也没有当官的拍大腿了。
我坐过长春的磨电车,还是老磨电车的样子。我也坐过蒙古国的无轨电车,更是古老的辣种无轨电车,小小的老绿色的大辫子车。
老了容易怀旧。但是保留一些旧物也是文脉。这就是老街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老街,百年的哈尔滨毕竟留下来很多很多百年的建筑。尽管也被拆除了太多。
偶尔走在新建的爱建小学校那里,总能模糊依稀中看见一个人的身影,我们永生的记者曾一智。为了保护原来车辆厂最美的建筑铸铁车间,几天几夜守着那里,却还是没有挡住魔鬼的拆迁,铸铁车间永远被消灭了。
还好,被曾一智最后护着的霁虹桥终于保留下来了,至少样子还在。霁虹桥在被改造之前,曾一智英年早逝。要保护霁虹桥的遗愿被人写在霁虹桥上,令人泪奔。
“曾一智(1954年——2017年2月19日),出生于北京,原黑龙江日报社资深记者,高级编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著名文物保护志愿者、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一名个人会员。
1998年4月在《黑龙江日报》创办专事呼吁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刊《城与人》。为保护黑龙江、北京、东三省中东铁路沿线等地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多方奔走,被称为“笔战推土机”的民间文保人士。 在呼吁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多次遭到殴打和威胁,包括2011年8月实名举报北京刘老根会馆破坏文物。
2017年2月19日,曾一智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逝世,享年62岁”。
哈尔滨最雄伟的一座教堂有幸活下来了,就是圣·索菲亚教堂。不是因为被保护,而是他太坚强。文革时候被大锤镐头破坏砸毁,可是红卫兵们实在砸不动近一米半的大墙,作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