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棉袄的大水壶·安徽·蚌埠·中粮大道·2013·10·4

穿着棉袄的大水壶·安徽·蚌埠·中粮大道·2013·10·4
胡辣汤原来有两种,也许是我就看见两种,辣糊和辣汤。在蚌埠可能喝的是天下最便宜的胡辣汤,两种都是8毛一碗。那只巨大无比的穿着棉袄的大水壶装的就是胡辣汤。胡辣汤,小米粥,豆腐脑,浆子,喝的样数很多,吃的也不少,油条,包子,饼。我是在别处买的烧饼,绝不一样的烧饼。有点酥饼和烧饼的结合,原来一直以为饼在东北,比如酥饼。其实,南方才是变幻了千姿百态的饼文化,烤的,煎的,烙的,蒸的,看是你眼花缭乱,吃的你回味无穷。每每都是顺手买几张什么饼上火车,就一顿,不敢带多不能时间长。
夜幕慢慢散去的时候,拌着灯光而来的是早餐的铺子,这一点几乎雷同。在内地,在港澳,在越南尼泊尔都如是。天一点点亮起来,也许河南河北的阴霾一直传染到山东安徽,天亮了也是灰土土的,不清爽。早市三三俩俩的刚来,刚摆下摊子。转了一圈没拍上几片,早市就转完了。回头也没有意思,安徽人是不是喜欢睡懒觉,早市就没有几个人。坐上公交车无目的的瞎走,竟然走到中粮大道,竟然是一处大早市
除了炸油条等五花八门的面制品还有素丸子还有炸鱼,其实,鱼最不要炸制。因为一过油,损失了内里的维生素等之外,更消灭了鱼的鲜味儿。广州人的蒸菜很有道理的,也不贵,且只是鱼类,素菜什么的,我还没看见广州人的除了凳子不吃的恶性。蚌埠的猪头肉真是便宜到家了,才14元,看那猪头肉没什么不对劲。哈尔滨的猪头肉至少25元以上,再便宜的不敢买了,比如早市的猪蹄15元能买俩,而一手店里的20多也只能买一个。一直幻想是不是也能造一个好像是公平秤一类的鉴别器,至少令老百姓有个安慰,也顺便警示小摊贩们。有一想,真出来了,山寨版的也会紧随其后,到那时真是真假难辨了
大的铁炉子是大铁桶改制的,那种装豆油的大铁桶,一桶装豆油380斤。我下乡时候在食堂,定量那点油几天就吃没了。咋办,好办,把夜班的油坊排的排长半夜请来,叫炊事员炒俩菜,我们是加工连,绝对正宗的北大荒白酒。清酒红人面,一会儿,一大桶豆油滚着来了。小铁炉子也是小铁桶改制的,现在买一个铸铁炉子或者铁板炉子肯定价值不菲。做一个炉子很容易的,砸一堆黄泥,黄泥里夹上猪毛碎玻璃什么的,再有几条铁棍,讲究的炉子里是铸铁的铁篦子,因为铸铁能抗住3000度左右高温。安徽大概不是产煤区,我注意到烧的是蜂窝煤。记得在山西恒山,上山下山随处可见煤炭露在外面,好像整座山都是煤炭的,就是不让开采,以维护生态
大肉丸子(狮子头),排骨,还有扒肉什么的,应该是买回家去自己再加工的。红尾巴的,大小不一的鱼一看就是河里或是江里捞来的,因为都是淡水鱼。鳞片掉落很多,原来一定有挣扎。就几条,买鱼就买这样的,新鲜不说,一定是绿色的。红色金色身子的鲤鱼我都见过,红尾巴的却不多见。蚌埠应该是出河蚌的地方,我先前来过也拍下一堆河蚌的,一个个都是几斤重的,被刀子剜下肉来。有一样也是有趣, 在合肥我没有看见一家安徽版面,在蚌埠也是一家没看见
白条鸡盖着毛巾,虽然露着头和爪子,也许是故意露着的。装在碗里的炸鱼炸肉扣着专用的罩子,店主的精心会引起顾客的好感,干净卫生不比绿色次要。豆制品的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不是做成所谓荤样的而是豆腐的变种。包括他们叫绿豆片的东东,拧做麻花样的东东。和做大饼一样,南方永远是北方的老师
他那手里是俩小铁棍样的两条,往面盆里一插,就揪起一块面团,就扔在油锅里,就炸出来一个面鱼样的东东。有些事情有趣的就是过程,吃不吃的不打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