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本土的古刹·越南行(15)·芽庄·2013·3·18

标签:
杂谈 |
越南本土的古刹·越南行(15)·芽庄·2013·3·18
如果说摄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那么旅游也是一种遗憾。因为很多情景当时是可以另外一个样子走过的,很多应该被记录的东西就是那么眼睁睁被错过。在一处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过来一个小伙子,胳膊上刺青,也可能是粘贴的,三个字,玻璃兔。他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后来坐进公交车也在我旁边。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没去拍几张,或者去和他攀谈几句,起码,他胳膊上的刺青他应该认识吧
越南的顺化有一座古城,芽庄有一座古刹。都有越南自己的风格,也有中国字样的痕迹,更有风薄雨侵留下的残破。这座古刹独立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围墙围栏,还有很多工人在门口维修什么。门票不贵,大约在十万盾以内,具体多少我忘记了,顺化那个门票也不贵。芽庄古刹就是一座建筑,不像顺化是一组建筑群。在院里有一尊石碑镂刻着中国字,有嗣德二十四年夏五月吉日字样
查资料。嗣德是嗣德(越南语:Tự Ðức,1848年-1883年)是越南大南帝国(Đế
Quốc Đại Nam)阮朝(Nhà Nguyễn)翼宗英皇帝(Dực Tông Anh
Hoàng Đế)阮福时(Nguyễn Phúc Thì)、恭宗惠皇帝(Công
Tông Huệ Hoàng Đế)阮福膺禛(Nguyễn Phúc Ưng
Chân)、协和帝(Hiệp Hoà Đế)阮福升(Nguyễn Phúc
Thăng)的年号,共计36年。
古刹极有特色,门楼上的诸神神像也是独特的。已经风化的不成样子的雕塑依然能依稀看出原来的威武的神鬼气势,是砖雕,不是一块砖而是砖砌成墙体再雕塑成神像。砖,不是我们这边那种青砖,也不是红砖,而是一种好像我们的钢砖,一种工业用的耐火砖式样的。古刹里很安静的,偶尔有散客香客来上香。女施主们脱了鞋进入刹里面磕头祷告,献花。在外面大香炉里行礼膜拜,一副很虔诚的样子
尽管这座古刹依旧有中国字,古刹却不再是中国那种大屋顶的建筑。并且不再挤在居民楼中间那种狭小的虽然也是金碧辉煌的寺庙。古刹也有被修复的痕迹,不大明显。在越南的他们自己说的世界第八奇迹,下龙湾游览,他们对于下龙湾就没有怎么开发,人为的痕迹极少。下龙湾里没有铁船,没有汽艇,只有木船和簸箕船。那簸箕船和我在他们岘港看见的簸箕船又不一样。那个是圆圆的,而下龙湾的是树叶形的
古刹不大,就那么一个建筑,里外看过也就一会儿的事儿。古刹院里有系着头巾的男人,那头巾盘的极有风格。还有像服务员的小女生,有几台古代的织布机,和我在云南丽江看见的织布机又不一样。这大概就是越南,无处不在的中国字,中国寺庙,又独有的越南自己的风格。慢慢琢磨很有意思,目的地其实没有悬念,好玩的是过程,在历史发展演变之中有太多的变化变数,有自然有无奈。这,才是值得留恋把玩的
临上质榜,或者倒过来念,这是我在古刹里看见的几个字。就像我在越南和越南人面对面了,却不能用语言沟通。我能念出这几个字却不知道古人在说什么。或者,发音就不对,古代有古代的读法。只是,我仿佛感觉先人并不遥远,那对自然的敬畏,那对生活的劳作,那留下的痕迹
但愿有一天我们能够沟通,读懂,好让历史得以衔接而没有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