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考高考作文研究第一人
中考高考作文研究第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63
  • 关注人气:24,0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背上的光芒

(2010-06-05 10:51:28)
标签:

宗教

斯多葛派

马上沉思录

马背

宇宙

苍穹

沉思

散文

邵顺文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台湾《台中日报》发表邵顺文散文《步步莲花》 

 

马背上的光芒

——马可·奥勒罗《马上沉思录》一瞥

邵顺文

 

他是古罗马的一个皇帝,但是他的名字为大众所熟悉,不是因为他的地位,而是因为他的思想。《马上沉思录》是他在战争期间将马背上所思索的东西零零星星记录、整理出来的一本思想性著作。就是这本著作,奠定了他作为斯多葛派思想体系一个掌门人的地位。斯多葛派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派别,它的代表人一个是皇帝,是社会的最高层,另一个则是一个奴隶,是社会的最低层面,他的名字叫做埃比克太德。悬殊巨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形成悬殊巨大的思想差别。就时间而言,埃比克太德是马可·奥勒罗的老师。皇帝与奴隶有着同样的话语表达,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冥冥之中的特意安排,我们不得而知。

总体上看,斯多葛派的思想体系内涵较杂。它牵涉到的东西非常广泛,我们很难把它像对待中国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一样作出一个干净利落、不失公允的概括。但是,它和中国老子、庄子的思想在很多方面比较接近。学术界也乐意这样认为:它的本质中含有某种清净无为、逆来顺受的因素。

按照我最初的想法,马可·奥勒罗《马上沉思录》应该是一本写给臣民的书,但是读了之后,我才明白,它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是一本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记录。这是他的过人之处。这本书你可以暂时不阅读它,也可以十年八年之内不急着阅读它,但是,作为一个学人,你不能终生不阅读。你可以对他作为一个皇帝的事实漫不经心,因为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帝王,但是不能对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事实掉以轻心,因为他是一个成功的思想家。

“记住退入你自身的小小疆域,尤其不要使你分心或紧张,而是保持自由,像一个人,一个人的存在,一个公民,一个有死者一样去看待事物。”我们从马可·奥勒罗的文字中所感受到的,似乎一直是两面的,即一面是一种积极的镇定,在这个时候,人的内心正在发挥着巨大的能动力;另一面却是一种消极的听凭,那是一种不予处置的无为,此时,人内心的能动似乎被什么击退,它退守至某个看不见的角落,它对它所见到的一切仅仅是见到而已,或者说已经熟视无睹。

“你是作为一个部分存在。你将消失于那产生你的东西之中,但更确切地说,你将通过变形而被收回到它的生殖原则中。”在这里,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一种秩序的存在。这秩序控制着事物的发生,也控制着事物的死亡。在斯多葛派的眼睛里,死亡是生殖原则对自己生殖物的秩序井然的回收。如果说这还是让我们感觉不够明晰的话,那么下面这段话也许可以说明得更加清晰:

“这要么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要么是一团胡乱聚在一起的混沌,但仍然是一个宇宙。但怎么可能在大全中无秩序,而在你心中却存在某种程序呢?当所有事物都如此分离、分散和共震时,在你心中也保持某种程序。”

遵循程序或者秩序,安静地生活,故而“正直地思想,友善地行动,诚实无欺并陶冶一种性情。”

马可·奥勒罗说:“看一看在你之后的无限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无限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别呢?”这句话,可以说是最接近庄子“无为”思想的表达。马可·奥勒罗与中国的庄子,八秆子打不到一起去的两个人物,为什么会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呢?我们不得不说,在人类社会上,是有各种各样的界限,比如种族的界限、国土的界限、语言的界限等,但是对于人们来说,有一种东西,它可以穿透世界上所有的界限,穿越种族的距离、国土的距离、语言的距离,瞬间抵达自己想要拜访的国君或者友人,这不是别的,就是伟大苍穹蕴涵的深邃无边的思想。

小我与宇宙这个“大我”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斯多葛派如何看待“生生不息”?

马可·奥勒罗说:“我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它们都不会消逝为非存在,正像它们都不可能由非存在变为存在一样。那么我的每一部分就都将被变化带回到宇宙的某一部分,并将再变为宇宙的另一部分,如此永远生生不息。”

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我们不需要对它作出证明。

除了思想中清净无为、逆来顺受的因素外,斯多葛派一贯主张善良为人、诚恳待人,这个理念体现在《马上沉思录》的每一部分:

“生命是短暂的,这一尘世的生命只有一个果实:一个虔诚的精神和友善的行为。”

“观照内心。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马上沉思录》中还有一些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现,比如关于运动的阐释等。这些也是马可·奥勒罗思想的可取之处。我从马可·奥勒罗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在总体上是一个温和的人(虽然他对基督教徒的反对也是有目共睹的),他适合在人类前进的历史上留下思想建筑的塔尖,而不是石头或者木头建筑的塔尖。

这部两千年前的著作,两千年后依然会有人认真、虔诚地阅读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乞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