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东坡公园

(2009-05-28 17:25:25)
标签:

邵顺文

散文

游东坡公园

端午节

文化

分类: 每日一题

游东坡公园

 诗歌纪念512:献给地震遇难的孩子们,请朋友们游东坡公园支持!谢谢!游东坡公园

    2009年端午节,我去常州东坡公园游览。

    进入公园,迎面看到一组湖石小品,名曰“三苏苑”。这方寸之地,虽然玲珑小巧,还是让我眼前浮现起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乍看之下,这“三苏苑”好似泰山、华山之缩影。主峰高耸,次峰拱奉,前后错落,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立体图画。可谓小而见大、点而见面、淡而见智、巧而见奇。这种一粟观照沧海的艺术处理,反映了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情怀。主峰后的松、梅、竹为“岁寒三友”,与前面这三座湖石相呼应。

              我在东坡塑像前留影    穿过“三苏苑”,就是怀苏庭。怀苏庭里,一块树立的湖石之上镌刻“雪浪”二字,把我们带进了先生爱石的一段佳话。相传,东坡在扬州曾得奇石一块,其纹路皱折如长江风浪,洁白无瑕,遂名“雪浪石”,并将其清供案头盆内,终日观赏,后又将其书斋改名为“雪浪斋”,先生爱石,由此可见。在他定居常州后,为答谢杭州径山寺长老前来探望之情,曾以诗相赠,落款中署名“雪浪翁苏轼”。为纪念这段佳话,特在洞门对景中置“雪浪石”,人们见物思人,当年东坡先生爱石之景,历历在目。

    游东坡公园

女儿(后)和侄女(前)在嬉戏

    东坡公园又称舣舟亭。亭不大但造型精美,乾隆皇帝曾题“玉局风流”匾额。南宋时,常州市民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斯,而建“舣舟亭”作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重修过舣舟亭。苏东坡曾十一次到过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实际上只有二次,一次是1073年,他从杭州途经常州去镇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东郊。另一次是1101年他从海南归常后,住在顾塘桥头孙氏馆,病中一日,天气闷热,他为图“快风活水”,一洗病中滞涩之郁,半夜泛舟运河而东至此系舟。此时,夹岸观者为堵,全城轰动。

  端午的东坡公园里,游人如织。我随着旅行的队伍参观了舣舟亭以后,又来到了东坡洗砚池。东坡洗砚池位于舣舟亭北30多米处假山边,该池长1米,宽0.5米,深0.5米,以青石凿成,是苏东坡晚年洗涤笔砚之处,原在城中东坡终老地遗址——藤花旧馆,后为迎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由藤花旧馆移今址。合志载:此池系白石凿成,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永立涸,以新水益之,容十五六石许,积水盛夏不败。

  东坡公园里树木苍翠,峭石嶙峋。松竹之间,不时有飞鸟掠过,那些鸟多是小巧俊俏,让人见后甚是爱怜。它们的精致娇小与我们头顶天空的广袤无边形成了遥相呼应之美。正是在这样的美感中,我走进了历史与现实交汇的一隅。在这里,我呼吸、聆听、思索。我想象着一个人物的命运与一个民族的命运之间的必然与偶然的关联,如同在内心的深处比较着眼前掠过的一只鸟与它头顶的一片天空。走出东坡公园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还停留在“三苏苑”、怀苏庭、舣舟亭、东坡洗砚池里。我是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东坡公园的,但我对东坡先生的敬仰之情,远远超出了在公园我所得到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