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气功师

标签:
邵顺文散文端午节红梅公园软气功师文化 |
分类: 每日一题 |
诗歌纪念512:献给地震遇难的孩子们,请朋友们支持!谢谢!
侄女(左)和女儿(右)在公园
端午节,在常州红梅公园游玩。红梅公园一处锻炼仰卧起坐的地方,一个老人正躺着休息。我招呼孩子们到他的两边,和他一样,躺着休息。
老人看到孩子们过来,显得格外精神。他端坐起来,向我的女儿和侄女扮演鬼脸。他的滑稽像逗笑了孩子们。老人见孩子们感兴趣,遂又用他的一只手捏住自己的鼻子,让他的鼻孔里发出动物鸣叫的声音。他做完动作以后,叫孩子们也跟着做,孩子们摆弄半天姿势,鼻孔里也没有传出一点音讯来。
老人呵呵笑了。他的脸上,散发着慈祥和善意的光芒。我觉得,那光芒,如同佛性一般,宁静祥和。
老人接着把他的两只手驾成一颗“爱心”的形状,然后,把这颗“爱心”贴近自己的嘴唇。我们就听到他的嘴里传来一声声鼓响。那声音,或柔软,或激越,或细腻,或粗犷,或清脆,或雄浑,或松散,或紧密,或如小桥流水,或如大浪滔天,或如林间踱步,或如中原逐鹿,让人听后,宛如置身于不同时代、不同场合,不由得内心称奇。
孩子们被他的技艺吸引着,纷纷要他再表演一个。老人乐呵呵地笑了。他伸出手来,抓住我女儿的胳膊,让女儿放松自己,自由呼吸。他轻轻抬起女儿的胳膊以后,问女儿:“你是否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托着你的胳膊缓缓上升?”女儿顽皮地说:“我感觉不到。”老人又叫来我的侄女,同样一番动作以后,问我侄女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我的侄女微微点点头。
老人叫我的侄女走到八九米以外。他款款扬起自己的手,有节奏地抬升着。然后,他问我的侄女:“你的手现在有没有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抬升着?”侄女看着自己的手,正如同机器一样缓缓抬起。她惊奇不已。其他人看后,也纷纷称奇。
我问老人:“你掌握的诀窍,是幻术、玄术,还是气功呢?”老人看着我说:“不是什么幻术、玄术,是气功。”
我说:“听说这样的气功可以隔墙打击,还可以形成磁场,让身边的钟表瞬间停止走动,是这样的么?”
他笑着说:“这些都是简单的,不值得称道。”
接下来,他反过来问我:“听你说话,你似乎经常去国外?”
我笑着说:“我不常去,但是我比较关注。”
他似乎有些惋惜地说:“如今,外国人对这很是推崇,我们中国人似乎不感兴趣。其实,这门技艺的发源地在中国。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淡漠几乎让人不敢相信。所以我问你是否常在国外。外国有专门研究这些的人。”
我和他聊起了国内几个有名的大师,他摇了摇头说:“你说的这些大师,现在全部到了国外去了。”
我听了,不觉非常遗憾。
和老人闲聊几分钟以后,我问他:“您是否有自己的徒弟呢?”他微微合了一下自己的眼睛,摇了摇头。
告别老人,他很客气地和我道了再见。他说过的话,一直在我的耳畔萦绕。我相信,他身怀绝技,但是却无用武之地。很多东西,已经失传了,还有很多东西,正在失传。这样下去,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永远告别一些宝贵的民间绝技。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保护,我们的后人,将只能在书本和想象中寻找。这应该是多么巨大的遗憾和损失?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物质丰盈,人们的精神与文化却如沙漠一样贫瘠。在一个物质的绿洲与文化的荒原之间挣扎,人们将会多么痛苦?那时候,再为今天的漠视文化与对物质狂热追逐反悔,恐怕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