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考高考作文研究第一人
中考高考作文研究第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63
  • 关注人气:24,0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5月《雨花》发表【月光玉米】

(2009-05-26 20:02:56)
标签:

邵顺文

散文

月光玉米

雨花

中国作家网

文化

分类: 其他

诗歌纪念512:献给地震遇难的孩子们,请朋友们2009年5月《雨花》发表【月光玉米】支持!谢谢!

2009年5月《雨花》杂志发表邵顺文散文【月光玉米】

2009年5月《雨花》发表【月光玉米】2009年5月《雨花》发表【月光玉米】2009年5月《雨花》发表【月光玉米】

2009年5月《雨花》发表【月光玉米】   

    盐质的八月。用大砍刀放倒一排排玉米以后,我那勤劳的双亲开始给它们脱皮去须,并把它们放在爨火样的阳光下暴晒几天,接下来就为这些大大小小的玉米棒脱粒。
    正午像在烈焰中淬过的刀尖,扎痛我们的发肤。蝉鸣仿佛滚烫的开水,倾进我的耳帘,并把沥青般的热度一直灌溉到身体的每一茎脉。泥土在空气中散布着被烤焦的信息。风蜷缩着,在我们看不到的云端。狗伸长舌头,树一动不动,发出同样沉重的呼吸。
    那株从不说话的槐,此刻正用它硕大的冠遮挡着我们,如伞。在它的阴翳下,我们一家几口正围坐在一个圆圆的柳匾的四周掰玉米。柳匾的直径大约一米五左右,底平周高,如同一个规则的盆地。匾内放着一堆金黄锃亮的玉米棒,它们像一群被打捞在舱的鱼。母亲给我们弟兄几个作了分配,大哥二哥各一小垛,我和小弟弟面前则放得少些。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一把玉米刨。各人负责自己面前的任务,谁完成了可以稍许休息。晚饭后,一切继续。
    老式的玉米刨由一根钢筋曲成“Z”形制作而就。钢筋约有小拇指粗细,它的一端包着木柄,借以保护刨玉米的手,另一端则被磨练出锋利的刃。刃口与玉米粒粗细相当。刨玉米的时候,紧握刨柄把刨刃插进玉米棒的顶端用力向末端推进,一排的玉米粒就被刨成一行窄窄的缺口。这行一线天就成了我们掰玉米粒下手的地方。
    母亲是我们一家掰玉米粒速度最快的人。她的大拇指恍然一把犁,玉米棒上那一排排的玉米粒则犹如一片片刚刚被蚯蚓松动过的春泥,在她娴熟的犁作下,正流水一般地翻转开来。往往她的面前堆满了掰好的玉米粒,我和小弟弟才稀稀落落地掰下几个玉米棒。母亲还要用簸箕把堆积着的玉米粒撮起来,反复颠簸干净,倒进准备好的蛇皮口袋。玉米粒大的汗珠从她的额上滚落下来,她捋起胳膊,往脸上一揩,就像没有事情一样。
    吃了晚饭,我们依然围坐在那个圆圆的柳匾的四周掰玉米粒。蚊子出来了,带着黑暗的舌头。父亲拿来几根蒲棒,点燃。袅袅的烟在细如游丝的风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蓝蓝的月光从半空中滴下来,落在树梢、鸟巢、屋顶、萤火虫的翅膀上,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蝉的歌声里,溅起宋词一样婉约的涟漪。一些胆小的星星,正在看护着自己的家门,另一些则在自留地旁光滑的田埂上嬉戏、奔跑。它们来回穿梭时不慎散落在人间的光芒,一次次让我的眼睛涤澈灼亮。握着玉米刨的童年,因为有了这些星星而格外绚烂迷人。
    那些小的玉米棒,因为无从下刨,而被搁在一旁。大人们还是选择月明的夜晚,把它们堆在门口的场上,用木棍夯它们。木棍应该有两米长,微微弯曲,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头是夯头,细的一头是把手。父亲和母亲斜对面而坐。他们的木棍依次举起,落下。每次落下,都有玉米棒被重重砸碎,还有玉米粒被击起远飞。父亲在夯玉米的时候,喜欢“哼哟哼哟”的打号子。盛夏的月光下,他们的劳作是大地上最美的画幅。
    那个月色如池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水一样永恒的记忆。父亲在夯第二堆玉米的时候,因为用力过猛,右肩膀一下子脱了臼。高昂的“哼哟哼哟”的号子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又一声“哼哟哼哟”的呻吟。母亲慌了,赶紧扔下手中的木棍,从五队叫来了赤脚医生。当医生告诉她没有多大妨碍只需要修养几天就可以的时候,她的眼泪一下子朵眶而出。在给父亲做了热敷和膏贴以后,她擦了擦眼睛,又坐到了玉米堆边,重新举起了木棍。
    在父亲身边陪坐着的我,再次听到木棍夯打玉米的声音,心如刀绞,仿佛承受木棍重量的,根本不是玉米棒,而是我幼小脆弱的心。月光下的母亲,像来自一幅古典的画面,纤细、单薄、瘦弱、无助的影子,就这样一次一次濡湿了我酸性的眼角。
    今天,掰玉米棒、夯玉米棒已经成为历史。玉米刨、夯棒、圆匾、簸箕这些曾经的农具也已经不见了踪影。它们都已被现代化的脱粒机所代替。再多的玉米棒,在机器的吞吐下,都很快就脱成成堆的玉米粒。八月的蓝月光下,那些成堆的玉米粒河流一般流淌的金黄,将永远不可能再现。但幸运的是,这样的河流并没有从我记忆的大地上消逝。每次吃到玉米的时候,它总是悄悄地从我脑海的某个角落涌出来,涓涓地前行着,并发出钟摆一样“滴滴”的声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