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游玩,看到沿街的店铺林立,每个店铺都是古韵十足,极具文化特质。这些大小不一的店铺分别经营文房四宝、字画和民间工艺美术品等。
西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有兵马俑、剪纸、皮影、埙等。前三者想必许多人和我一样并不陌生,但是,埙恐怕一般外地人并不知道。第一次见到埙,我也搞不清楚它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在一家店铺,我停了下来。它的铺面上摆着大小不一、形状怪异的陶器制品。它状如葫芦,中空,葫芦的外表凿有九孔。它们一个一个站立在那里,像可爱的娃娃头。我问铺主:“这是什么?”铺主告诉我:“这是陶埙,是一种乐器。可以吹奏。”
我一下子被这些可爱的乐器吸引住了,问铺主道:“你可以为我演示一下么?”他很高兴地答应了我。
他从这些埙中随手取来一个,用嘴巴对着单独的那个孔,并把几个手指按在另外的八孔上,开始吹奏。他的手指非常灵活,我看到他时而抬起一只,时而抬起两只或者三只,并通过这些抬起让埙在他的吹奏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暗暗称奇。
在葫芦埙的另一侧,摆放着另外一些工艺品,那样子像是饼一样扁扁的圆圆的,它的外表也凿上了孔。我问铺主:“这是什么?”铺主说:“这些也是埙,一样的可以吹奏。”言毕,他选择一个吹奏起来。
他吹奏的时候,我能够感到埙发出来的声音是深沉雄浑的,近乎凄切悲凉的感觉。陪行的陕西作家协会会员杨告诉我,埙的音质就是这样。这小小的埙,究竟想要向世界发出什么样的呼唤呢?它小而灵巧的身体,与这个广阔无边的世界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埙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它的声音将要传到怎样久远的未来?它会如我一样,每天为自己的第二天穷尽自己的思考和努力么?
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有很多现场卖艺的铺主。有写书法的,有作画的,有现场制作皮影的,有现场装裱剪纸的,各式各样的人等,让人目不暇接。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做木刻的,他的木刻非常漂亮。我看到他木刻的三字经,立即打算买下几块以赠送亲朋好友。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仔细检查了他的木刻以后,发现他刻错了一句话。“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他刻成了“曰南北,曰东西,此四方,应乎中”。几个外国客人正在询问木刻铺主事宜,铺主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交流,令我吃惊。外国人走后,他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休息。我用手暗示他过来看自己亲自木刻的三字经,告诉他问题所在。他立即虔诚地说:“哎呀,错了,错了,是错了。”脸上路出无限惋惜。我去看他另一块木刻三字经,依然一样。于是取消了买木刻的念头。在我的身后,两个询价的老者感到很诧异,问我:“哪里刻错了?”我连忙告诉他:“我不懂三字经,我和他开玩笑的。请别当真。”这些民间艺术家生存状况并不宽裕,我不想毁了人家的生意。但是,在我和杨作家走后,我听到那个铺主对两个老者说:“这么多年,他是第一个指出我错误的人。学问就是学问,错了就是错了,虚假不得。”我觉得难能可贵。
另一个让我记住的铺主就是那个卖埙的人。他个子不高,皮肤灰黑。指上布满了厚膙。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却吹得一口好埙。埙变成了他赖以生存的行业。小小的埙,有着多么神奇的内韵呀。
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后,才知道,我所看到的埙,还不是正统的埙,充其量只是埙中的下里巴人而已。心里愈发感动。埙的身世非常珍贵。我看到的埙,只是埙中下人。这让我想起了野草和其他类似的东西。埙依赖大地获得自我,吹埙者依赖埙获得自我,听埙者依赖吹埙者获得自我,从埙铺回来,我突然觉得我迷失了。我是迷失在埙自身所运作的颤音滑音叠音中,还是迷失在埙所演绎的历史与现实的寻觅中?
回去以后,我要认真研究这神奇的埙。埙中一定隐藏着睿智的眼睛。我要找到它发出光芒的瞳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