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暴力的抑制,我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治暴三步法”,对善于施暴的人来说效果很好。
第一步,自觉规避冲突点,切断应激源。
暴力倾向者最大的问题是自制力缺乏,这是他们自身缺陷造成的,不可能通过讲道理或提高认知水平来改善其自制力,只能通过强硬的措施帮助其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觉规避冲突点,就是当应激事件发生时,当事人必须无条件地主动回避矛盾点冲突源。在事件尚处在萌发阶段,还未进一步激化时,当事人实际上已经处在暴怒发作的点火状态,此时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战争”,往后退一步可能就会化险为夷。遗憾的是当事人无法准确的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分界线,因此,当家庭关系出现矛盾,尤其是夫妻关系出现争端、意见和分歧时,当事人必须无条件的回避矛盾。无论是远离矛盾场所,还是回避矛盾的对立方,总而言之必须自觉主动地切断应激源。
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既笨拙又机械的办法呢?原因很简单,暴怒之人发作之前是可控制的,发作之后是不可控制的,要想成功对其进行干预,必须选择在发作之前,提前干预,提前介入。另外,对待理智尚不充分的人,过多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能是徒劳的,有道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满怀绝技也不能对牛弹琴。虽然办法很笨,但到了危机关头却可以力挽狂澜生擒猛牛。再者,对矛盾进行硬性隔离是针对暴力倾向者唯一有效的干预措施,因为他们极易动粗动怒,“釜底抽薪”是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只要切断了应激源,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到最低程度。
第二步,强制转移注意力。
应激事件发生时,对立双方的注意力都十分的集中,几乎毫无遗漏的集中在矛盾的对立方或冲突焦点上。如果第一步规避失败,或条件不允许当事人即刻回避矛盾,那么,第二步强制转移注意力则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所谓强制转移注意力就是要求有暴力倾向的当事人必须强制自己观察别的事物,考虑别的问题,有意识的转移视线。无论是观察也好思考也好视线转移也好,只要把转移了的注意力固定在新的注意点上,直至产生新的思维、新的意念、新的感觉、新的发现为止,那么原来的注意力就会大为降低,潜在的危险也会随之减轻。
新的注意力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移动的、静止的、实物的、虚拟的等等都可以。比如说,无意间抬头看到墙上的一幅画,此时,眼睛就盯住这幅画,从画的外表思考它的寓意,思考它的内涵,尽可能广泛地展开联想。只要由表及里的进行连续性的思维和想象,一定会产生新的感觉和认识,注意就会由瞬间变为长时,注意力的转移就在这种不经意的过程当中完成了。这一方法看起来很笨拙、很机械、很生硬,但它却有着显著的效果,因为它无须厚重的理性认知做基础,只要机械地执行和操作就行。不雅的是,在实施注意力强化转移的过程中,当事人显得有点儿呆傻,但与暴力事件的发生比起来孰重孰轻,道理应该是明显的。
第三步用“音乐疗法”强制转移注意力。
心理治疗中有一种音乐疗法对心理疾患有很好的作用。众所周知,音乐对人的情绪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感染力,无论是何种心境的人一旦欣赏到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都会不由自主的被这种音乐所涤荡所陶醉,这是音乐的魅力之所在。如果前两种方法均未奏效,“音乐疗法”是最后的杀手锏,但这种方法不同于真正意义上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音乐疗法,因为当事人没有时间去欣赏音乐,也没有条件去寻找音乐,只能主动的用自己的歌声去替代音乐。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撒开欢儿地去唱歌,无论是默唱还是放声的唱,只要强制自己“傻傻的”的唱就行。因为此时只有自己的歌声能够拯救自己的心情,阻止卤莽行径的发生。歌声的力量真的很强大也很神奇,许多有过暴力倾向的人都感慨地说歌声教会了他们如何保全幸福留住爱。
“家暴”要说彻底远离它真的很难,因为它所受到当事人本性制约的东西很多。“家暴”往往夹带着变异的“家爱”,让人离开也难合也难。当婚姻面对它的时候真的很无奈也很受罪。有时我们也会善意地劝解这样的家庭,为了大家的平安,为了双方的幸福,还是早早的分开为好。
中国婚姻咨询救助网
如需帮助,请与宋家玉助理联系,联系方式:1306602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