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咨询救助网
家庭婚姻关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问题是性格缺陷引发的情绪失控等矛盾冲突,这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又一大障碍,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在人格性格的再造和矫正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性格缺陷的形成原因是很复杂的,有遗传的因素,也有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还有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等方面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质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老百姓常说的“山能改,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性格缺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比较常见的有脾气暴躁、偏执好强、易发火动怒、做事没长性、人特情绪化、看待事物非黑即白、非左即右、好走极端、人际关系较差、不善交往、敏感内向等等,这些缺陷是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这些缺陷的朋友往往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家庭和婚姻关系就更不用说了,遇到一点小事件他们也会火冒三丈雷霆大发,他们从来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观武断专横跋扈。有时一顿无名火发完之后他们也会感到后悔,但影响已经造成了,后果无法挽回。这种人常常把人得罪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是以心是好的、出发点不坏来宽慰自己,他们永远都意识不到是自己的性格缺陷给婚姻、家庭、同事和朋友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只管自己“痛快”不顾他人感受。
对于这类朋友,为了有效地规避应激事件,降低动怒强度,减少矛盾冲突,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也总结了一套办法,取名“抑怒三步法”。
第一步,是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在介绍第一步的时候,需要详细地介绍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甲乙两个人做爬山的游戏,甲在山下,乙在山上,我们给甲乙两人同时发出指令让他们平视前方,回答分别看到了什么。两个人回答不同,山下的甲说眼前是一片树林或是一排房子,山上的乙说眼前是高楼大厦、城市美景尽收眼底。到底甲和乙谁说的对呢?毋容置疑,甲乙都对,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同一个问题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不明白这个角度差异的话,甲乙会为此争论起来,甲说乙不对,乙说甲不对,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但他们就是没有想到对方的观点也是正确的。
“登高望远”这种简单的道理想必没有人不懂得,也没有人会犯这种幼稚的视角错误。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例子所反映出的现象却是比比皆是,几乎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无论是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还是工作关系,对于同一个应激事件,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观点、不同的反应。每个人的观点都受其位置、处境、思想或情感等等方面的左右,也会受到个人的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成长背景、阅历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所有这些复杂的因素都会左右着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应激事件产生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看法。有些人只承认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排斥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这不正犯了山上山下甲乙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幼稚错误吗!自己的观点就自己的处境、位置、观念和立场而言是对的,但为什么就一定要否定别人的观点也是正确的呢?自己了解对方的处境、位置、观念和立场吗?自己站在山下看到眼前的树林没有错,但为什么非要让站在山上的人也要承认他们的眼前也是树林呢?这种强加与人的意识和观念合理吗?
对于性格有缺陷的朋友来讲,他们的主观意识相当强烈,无论处理何种关系应付何种事件,他们习惯于主观臆断,完全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处理和判断问题,结果造成了许多误会和麻烦,给亲人、家庭、同事或朋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和伤害。这部分人的突出特点就是性格急脾气大,不管跟谁发生应激事件马上就会大发雷霆失去控制。
我的“抑怒三步法”的第一步,就是让拥有这种性格的朋友无论在与谁发生应激事件的时候,首先考虑“山上山下”的例子,要明白自己和对方在同一个事件上的观点可能会是不一样的,这非常正常,就是因为两个人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绝对不能犯“我看到的是树”,也必须让别人承认“他看到的也必须是树”这种幼稚的错误。这样以来会直接规避冲突的形成和矛盾的升级,使即将点燃的怒火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一步可以称之为“山上山下看问题”。
第二步,回忆少儿时期的不和谐境遇。
每个性格缺陷者几乎在少年时期都曾遭遇过不公正不和谐的境遇,情况可能是五花八门因人而异的,但多数情况下都曾遇到过来自家庭或者其他关系人的不明就里的严厉训斥,甚至是暴力惩罚,往往有一两次事件是记忆犹新的,而且多数情况下令当事人感觉十分委屈和冤枉,因为自己当时遭受到的训诫或暴打是毫无理由毫无道理的,只是家长一时性急不分青红皂白先训一顿、揍一顿再说。虽然事情很小微不足道,但烙印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记忆是永久的深刻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这些记忆还会自觉不自觉的徜徉在他们的印象当中,给他们的精神带来影响。现在的问题是当这部分人与他人引发争议产生矛盾的时候,受其性格的影响他们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先冲对方大发一通大闹一场,弄得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结果也同样给别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和伤害。第二步就是要在脾气发作的同时,迅速地强制自己回忆童年时期曾遭受过的不公正待遇。这种回忆虽然是强迫性的,但它的效果相当的好,而且需要持续联想现在的自己就是当年对自己施以暴力的关系人,现在的对方就是当年的自己,结论很快就出来了,自己正在重演儿时的经历,而且正在扮演给别人造成终生伤害令别人记恨一辈子的“施虐者”。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的无端暴怒别人一定是一头雾水,和儿时自己的感受一样,对方一定是十分冤枉和委屈。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傻事呢?儿时曾受过的伤害为什么要通过自己再转嫁给别人呢?这一步的作用是在提取回忆的过程中,使原本强烈冲动的攻击意识很快地转换成被动理性的防御意识,而且成功地置换了自己的位置,能够让本人由糊涂变得清醒,由感性变得理性,由主动进攻变成被动防守,为避免冲突减少伤害防止冲动设置了一条人为的屏障。第二步也可以称之为“伤害回忆”。
第三步,就事论事。
脾气暴躁、个性偏激的朋友容易在与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瞬间提取许多负面的意识或记忆,有些是与关系人有关的,有些根本与关系人不着边际,但个性偏激的朋友喜欢假想和臆断,他们极易把对方设想成如何如何的坏,如何如何的与自己对立等等,这种观念来源于他们的潜意识,是性格缺陷的一种思维特征,不受他们的主观控制。这时运用第三步方法就可以有效的降低臆想强度缩小矛盾范围。所谓“就事论事”就是围绕应激事件本身讨论应激事件,围绕矛盾的本身寻求解决的办法,不要跳出这个圈子,不要把“陈坛旧酿”、“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牵扯进去,所有与应激事件无关的陈年旧帐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缓和,恰恰相反,只能加重和深化当前的问题和矛盾,而且同样会造成对方的尴尬与不解。比如正说着张三突然又牵扯出了李四?正说着孩子又牵扯出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正说着现在的分歧又牵扯出了三年以前五年以前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如此翻江倒海的胡搅蛮缠是性格偏激者的一大“嗜好”,这种做法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也不可能使问题得到圆满地解决。而就事论事可以有效地遏制问题的泛化,使矛盾的双方始终围绕当前发生的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展开讨论寻求解决。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步,别说是婚姻家庭矛盾,就是一般的工作问题、同事关系、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等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会游刃有余的得到解决。“抑怒三步法”应用起来并不困难,应该算是一种比较简单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只要遇到应激事件就按这三步做,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婚姻咨询救助网
如需帮助,请与宋家玉助理联系,联系方式:1306602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