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婆媳关系,不是冤家不聚头

(2007-02-03 10:34:15)

中国婚姻咨询救助网  www.zghyzxw.com

   世界上有两种关系最难处,一是厚爹厚妈,二是婆婆跟儿媳妇,本来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人非要生拉硬扯地往一块拽,难怪有些人觉着别扭。家庭关系中因为婆媳关系闹矛盾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我面对一个持有“我是嫁给她的儿子,和她儿子过一辈子,和她有什么关系,要不是因为她儿子,我认识她是谁”这种言论的儿媳妇的时候,我会诚恳的回答,没错,是和婆婆的儿子组成了一个家庭,是和婆婆的儿子一生相伴白头偕老,生儿育女私守终身,儿媳妇的观点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遗憾的是儿媳妇没有体会到婆婆的感受,这时我会做一个假设。

现在我们所有的年轻父母都可以认真地想一下自己对待自己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需要解释吗?应该没有必要,大家的体会都是一样的。自己所努力的一切几乎都是为了孩子,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得培养好孩子,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有个好的出路。更多的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是走路怕碰着,吃饭怕噎着,暑天怕热着,严寒怕冻着,上学怕学不好,考试怕分不高,有病怕耽误了,长大怕学坏了,总之孩子的一切都牵动着做父母的心。可以说家长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和情感要远远的大于父母之爱夫妻之情。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会把一生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为他是我们生命的传承,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家族责任,祖祖辈辈的梦幻理想,几代人的事业追求,整个家庭光宗耀祖的企及希望。然而当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逐渐一步一步远离父母的时候,尤其是把他的爱一点儿都不保留的给了一个与自己父母没有任何关系的另一个年轻人的时候,能想像的到作为一个母亲此时此刻的失落心境吗?这个年轻人从母亲身边“夺走”的是什么?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孩子吗?不是,是母亲一生的希望,是她全部的“财富”!假如这对年轻人对母亲很尊重很孝顺的话,那样还好,母亲的失落感会很轻很淡。假如不是这样呢?这对年轻人根本没有顾及母亲的感受,甚至是十分轻视母亲的存在,或是干脆就把母亲当成了拦路虎绊脚石,母亲的心境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还会那么坦然的面对那个从她身边把自己的“爱”、自己的希望夺走的年轻人吗?母亲不嫉恨这个年轻人的自私与贪婪吗?不觉得是她(他)“夺走了”自己的至亲至爱并亲手“毁掉”了自己整个家族的幸福吗?

这是一种置换思考,也叫换位思考,在这样一种思考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地就体验了一把做婆婆的感受,尝试了一下由于年轻人的满不在乎给老年人尤其是公婆们带来的影响和伤害。

基于以上的体验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儿媳妇真的只与婆婆的儿子有关系吗?是像有些媳妇们说的“我只认识你的儿子,跟你没有任何关系,要不是嫁给了你的儿子,我认识你是谁!”媳妇嫁给了婆婆的儿子,对婆婆意味着什么?真的没有关系?没有影响吗?

同样是基于以上的感受,年轻的媳妇们不难体会到,无论是否守着公婆动辄就对自己的丈夫或孩子大发雷霆,她们只知道她们的权力,是否也考虑过她们所训斥的对像也正是婆婆公公的血脉、尊严和全部家族的希望,老年人的自尊心往哪里放?他们能从心里对这样的儿媳妇感恩殆尽感激涕零吗?

还是同样的感受,当婆婆看到自己家族的希望“低三下四”的去服侍恭维凌驾与家族希望之上的“贵妇人”的时候,老年人一生一世的尊严何处摆放!难道媳妇们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守着公婆的时候多“伺候伺候”丈夫,背着公婆的时候哪怕成倍的找回来,这是一种多么聪颖智慧的做法,干吗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非要置公婆的尊严于不顾呢!

实际上许多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的儿媳妇,她们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从态度上尊重公婆,确实站在丈夫的角度关心公婆,善待公婆。即便有些违心的成分她们也做的很“虔诚”很到位,她们因此得到了公婆的爱戴和整个家族的信任,最终也赢得了自己家庭的幸福。

相反当我面对一位视儿媳妇为眼中丁肉中刺,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的婆婆的时候,我会给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家庭?家庭意味着什么?

一般情况下还是由我来做答,家庭说白了就是男女两个人由婚姻形式组织起来的最小的社会单位,婆婆公公组成的是一个家庭,也可以视为一个大家庭,下面的子女又分别结婚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家庭,大家庭与小家庭之间虽然有血缘上的传承关系,但实际上是一个个彼此独立的家庭单位。母鸡下蛋也是一个组建家庭的过程,公母鸡交配实际上就组成了一个鸡的家庭,母鸡下蛋产子是一个生育后代的过程,母鸡会很细心的孵化照顾自己的幼仔,当幼仔长大成熟后,鸡仔们会很自然的离开父母,分别再与其它的公母鸡交配建立自己的家庭,继续它们的繁衍任务。可以说所有的动物都有这一共性,而只有人类具有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教育幼小的社会品行。人类的感情因素决定了人们的家庭观念和血缘传承意识,这原本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和象征,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任何一个家庭都有其建立、发展、兴衰到灭亡的过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无一例外。因为一个家庭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一对男女从结合,不说离婚的情况,到这对男女相继离世的过程,这对男女相继过世也就标志着上述家庭的解体,这就是一个家庭的完整周期。下面的子女虽然还可以继续居住在原先家庭的居所里面,但这并不代表着原先家庭的继续存在,而是与原先家庭有着一定血缘关系的另一个家庭单位的存在。要说血缘关系在不断的递进传承的话,任何动物实际上都在不断的递进和传承,只不过动物的这种传承关系无法被动物本身所认知,而人类的血缘传承关系被人类自己推崇和强化了。

这种强化到底意义如何呢?

积极的意义毋容质疑,它对研究我们人类自己的历史,对于遗传学、生物进化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也可以说这种意义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

是否也有消极的意义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说家长对子女的家族传承意识过强容易导致大家庭与小家庭之间的矛盾,婆媳关系的矛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公婆过分强调了自己家族血缘的传承关系,忽视了子女成年以后的独立家庭意识,用比较陈旧的种族观念PK现实自然的社会观念,两种意识的碰撞在家庭关系上直接导致了两代人的对立和冲突,这就是对家庭观念的狭义理解和过分强化血缘关系造成的不良后果。另外有些烧香拜祖等迷信活动也是受其消极影响导致的。

对家庭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改善公婆对子女家庭的理解和尊重,也有助于改善对子女乃至其配偶个人权力的理解和尊重。在这方面对爱情的理解又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个性较强的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的生活方式,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年龄代沟和意识差别问题,但有些老年人却把它看成是有伤风化有伤大雅的原则问题,不与理解,更谈不上承认。儿子爱抚媳妇他们看不惯,媳妇关心儿子他们也未必能接受,在他们看来,孩子们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好能和他们一样“铁面无私”“青面獠牙”。

实际上对孩子们爱的方式的不与理解是婆媳关系紧张的一大诱因。儿子儿媳之间表达爱是他们和睦的象征,无论是儿子关爱媳妇还是媳妇疼爱儿子都是他们恩爱幸福的体现,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在有些婆婆眼里却成了问题,其实是婆婆的意识观念出了问题。

第一,婆婆们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感受,过多的还是排斥儿子与媳妇之间所传递的爱,更多的还是希望儿子与自己多传递“爱”,实际上是一种狭隘和自私,潜意识里还是对儿子“感情归属”的妒忌与嫉恨。

第二,有的婆婆宁愿儿子跟其他的异性亲亲热热,也不愿意看见儿子跟自己的儿媳妇恩恩爱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呢?这些婆婆们还是把媳妇定义成了自己“情感归宿”上的敌人,潜意识中对媳妇“掠走”儿子的感情“耿耿于怀”“嫉恨在心”。对于儿子与其他异性的关系,她们不认为是具有婚姻价值的感情关系。而且儿子感情外溢从一定意义上也是她们寻觅情感补偿的一种外部投射或心理尝试,毕竟儿子是母亲生命的延续和另一个传承载体,自己的一些本能欲望完全可以通过其他与自己有关的生命载体予以补偿和间接实现,从婆婆看待儿子与其他异性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以上两点说明了有些婆婆对于儿子的感情活动持有偏见,从本质上讲还是自己的私欲和自私的情感意识在作怪。许多婆婆并不珍视和尊重儿子和媳妇之间的爱,她们习惯于以她们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居高临下地审视这种爱,主观的婆婆们恰恰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她们也曾经有过这种爱,只是年岁已久,尘土和风沙已经掩埋了她们曾经有过的美好记忆,使她们不得不带着一副“退了色的老花镜”来看待儿子和媳妇之间的爱。还有一点是她们不太愿意承认的,那就是媳妇给予她儿子的爱并不亚于她们给予自己儿子的爱,虽然这两种爱性质上有差别,但都同样的炽热深厚。按理说婆婆应该感谢有另外一个人能够和她一样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儿子,而且是那么的纯洁无瑕,为什么有些婆婆反倒大为不满呢?

每每谈到这个问题我会给婆婆们打一个比方。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如果此时有另外一个人很喜欢她的孩子,给她的孩子以无私的关怀和爱护,那么这个母亲一定会很感激这个人,为什么?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和丈夫等直系亲属以外,不可能有其他人能够像自己一样如此爱戴自己的孩子。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人存在的话,她一定会感激他,无论他是男是女,是老人还是孩子。

这个假设很好理解,很现实也很合乎情理。但为什么当孩子结婚以后那个假设爱她孩子的人真的出现了,当了婆婆的母亲们却又开始嫉恨起这个深切爱着自己孩子的人呢?我们能不能说这位母亲年长了几岁却糊涂了许多呢?结合上面的分析,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和谐健康的婚姻与家庭说到底就是人格的和谐与健康,没有健全的人格,很难获得幸福的婚姻和家庭。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为了家庭,也为了社会,让我们一起来把握好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家庭吧!婚姻家庭的幸福不仅对自己很重要,对整个社会同样重要,只有婚姻是幸福的和谐的,才能拥有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最终才能构成社会的幸福与和谐,这是一滴水和一片海,一粒米和满粮仓的关系。

中国婚姻咨询救助网  www.zghyzxw.com

如需帮助,请与宋家玉助理联系,联系方式:13066022055  15550022550  13181739785  联络时间:早8:00至晚22: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