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到了另一个工业旅游城市。
这是一个煤炭城市,同时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两年发展很快。不过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我只来过一次。
经销商提到的还是老问题:手续,产品,广告等等。
一年来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周都能听到,因为几乎每周都在市场上,业务人员也好,经销商也罢,快听的起老茧了。
但是还是耐着性子听了,还是掰开揉碎了解释。
假设:一台破车,外观已经生锈,内部设施也破烂不堪,只能勉强开出去。你如何让他跑起来甚至跑得很快?甚至还要卖个好价钱?
第一种方法:换了车主,车主不是需要开车,而是想再次转手。那就喷漆、换零件、换配置、换内饰,然后光鲜示人,漂漂亮亮的样子,还能再次吸引买家,当然能卖个差不多的价钱,至少车主不会赔钱。
第二种方法:换了车主。车主的确需要这样的代步工具,不但要代步,还要当跑车用,但车子旧了。怎么办?更换外观、零件、配置和内饰是不够的,因为车的工作原理没有变,主要核心部件不是用于跑车的。那就只有换发动机、排气铜、车轮等核心部件了。只有这样才能变更原车的用途,将破车改装成跑车,才有可能跑起来。
这就像运营历史悠久的企业一样,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思想观念制约了新形势下的飞速发展。这个时候仅仅依靠华丽的包装、炫目的广告、细微的流程变革远远不够。
怎么办?
彻底破除原有的运营流程,实现流程再造——和改装车一样;
彻底破除旧有的用人观念,将人力资源战略前置,带动市场战略的实施;
彻底破除固有的思维方式,一切岗位围绕市场转,而不是后台牵制前台;
彻底破除既有的潜规则,建立全新的游戏规则。
这和改装车有什么区别?不改装跑不快,不彻底变革同样跑不起来。
说这些不是为变革的滞后开脱,而是一时的解释,希望能够赢得经销商的理解,在这样的理解中为变革赢取时间。好在经销商还基本同意我的说法。
与经销商的沟通还是远远不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市场,经销商难得去公司一回,和销售上的领导见面也不多。加上公司的老销售人员无法传递更新更具有市场价值的观念,或者无法有效转化经销商的抱怨和不满,导致了同样的观点一年内我不停的说,从年初说到年尾,从本埠说到外埠。
还是老生常谈:
第一,屁股决定脑袋,坐什么位置说什么话;
第二,制度可以约束行为,但短期内无法改变思想。
晚上和在这里工作的三个大学同学小聚了一把。其中一个七月份聚会时见过面,另一个有两三年没见面了,还有一个更是毕业至今没有见过。大家都发展的不错,身为警务人员,现在都是三级警督了。
也算难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