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眼看清香(三):当前的市场问题

(2007-10-01 09:42:07)
标签:

产经/公司

清香型白酒

市场问题

第一,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没有巨无霸式品牌。

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除了汾酒外,清香型白酒企业的单体规模均比较小。

以红星为首的北京二锅头企业十几家,但最高的红星为10亿元,且基本在低端市场徘徊,品牌形象老化,档次不高;河北的衡水老白干刚刚达到7亿元规模,但在省外市场也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推广,品牌资产不高,新形象没有完全树立到位;其余的清香型白酒企业包括江津老白干、宝丰酒等都在3亿元以下规模,固守在区域市场,品牌形象仅在当地较为有效。

可以说,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清香型白酒中只有汾酒具备成为茅五剑之类的巨无霸式品牌的可能性,所以汾酒必须为此承担起引领清香型白酒共同成长的大任。

第二,营销管理方式落后,品牌定位普遍模糊。

近几年白酒行业普遍运用的深度分销、盘中盘、直分销等新的行之有效的营销管理模式,在清香型白酒企业中很少得到导入实施,大多数企业的运营模式还停留在较低的传统层面,主要还是依靠最传统的大流通模式在区域市场展开推广活动。在营销团队激励方面还多为传统的简单提成制,绩效指标中硬指标比重过大,软指标的考核基本没有或难以执行到位。在区域市场推进上多依靠经销商的商业资源力量,以经销商提出的区域小型活动方案为主展开渠道促销,公司举行的统一的针对消费者的促销传播活动较少或没有。

同时,清香型白酒各主要品牌的品牌价值与核心理念普遍模糊不清,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无法向消费者传递清晰的品牌个性,导致品牌个性化不够,没有形成品牌区隔。如清香的龙头老大汾酒,多年来也就是宣传“中华汾酒,源远流长”,对于香型的传播几乎没有,品牌个性根本无法塑造。只是在近段时间的央视广告上才出现了“清香鼻祖”字样,但没有强力放大这一概念。二锅头主打的是京味儿文化,靠京味儿概念走遍全国。如牛栏山的“地道北京味,正宗二锅头”等。这样的定位起码还有点依据,即创造了区域区隔的概念,让消费者认同京味儿的概念和传统文化。但衡水老白干的“千秋酒韵,本色醇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想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品牌信息呢?而宝丰酒原来的广告“不过是好酒”也无法准确的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品牌定位的普遍模糊,在当前追求树立品牌个性、形成品牌区隔的趋势下,也是清香型白酒无法出现巨无霸式品牌的重要原因。即便是汾酒,如果不能进一步形成独有的品牌概念,如剑南春的“唐时宫廷酒”、国窖1573的“品味434年历史”、水井坊的“高尚生活元素”等独占概念,也根本无法在后来的十年中进一步成长为巨无霸,很可能在30亿元上下就会止步不前。

第三,地域概念没有打破,消费认知严重不足。

目前清香型白酒的主产区和主销区基本上集中于华北流域,如山西、河北、北京和河南;长江流域则比较分散,不是每个省都有清香白酒品牌。

作为一个小香型,华北和东北地区有着长期的清香酒消费传统。所以在这一地区集中了国内主要的清香品牌,如汾酒、衡水老白干、宝丰酒和二锅头,四个省市各有一个主流清香品牌。

但由于目前清香各品牌均处于二线地位(汾酒除外),所以销售范围也基本上集中于本省和周边部分地区。可以说除了红星二锅头能够在全国大部分市场自然流通外,即使象汾酒这样的一线品牌,也主要是在本省和周边销售。如汾酒的主销区中山西本省约占50%,河南、河北和内蒙是第二主销区,其他省市也都表现一般。衡水老白干作为河北王,省内市场销量也占到总体了半壁江山,宝丰酒则集中在河南市场,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清香品牌能够打破区域概念走向全国市场。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与各大品牌对于消费者的香型引导明显不足有极大关系。

前面分析过几个品牌的自身定位,我们发现各品牌很少有集中宣传“清香”这一品类概念的,二锅头打京味儿文化,没有清香;汾酒靠的是悠久的历史,没有清香;衡水老白干占据省内天时地利人和,没有清香;宝丰酒原来曾经用过“清香国酒”这一独占概念,但与其自身规模实力明显不相匹配,概念过大,现在刚刚才导入了“国色清香”这一新形象,明确了清香品类的传播,应该在后期会有很好的效果。

正式由于消费者对于清香型酒风格特点的认知严重不足,而各大品牌又没有主动的向消费者传播这些知识,导致只有本地消费者认识自己家门口的品牌,而更多的外省消费者则无法建立消费认知和消费联想,自然就限制了各品牌区域市场的拓展。

第四,产品档次普遍低下,缺乏中高产品群落。

我们看到,除了汾酒依靠老白汾系列在中高档市场上近年来取得明显突破外,其他清香型白酒明显缺乏中高档主导产品,市场表现多为30元以下的中低档酒。

汾酒虽然中高价位产品多且市场表现较好,但这并不是汾酒集团推广成功的结果。因为老白汾系列都是买断产品,它的成功是河南世嘉、河北桥西、内蒙双剑等几大买断商精心运作的结果。而汾酒在其本省仍然有大量的中低端系列品牌,如杏花村系列、金家酒系列等。汾酒自销产品中的中高档产品如大青花、小青花(30年汾酒)、国藏汾酒一直并未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市场表现平平。

二锅头一直以低档面目在全国销售,提起红星二锅头,大家联想到的首先就是绿瓶7元的产品;衡水老白干也不例外,主销产品一直为67度的中低档老白干;宝丰酒在当地市场的主销产品也集中在30元以下区间。

档次的普遍低下,也造成清香型企业无法大规模的向省外市场推广,尤其在渠道费用和人员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因为利润不够。换句话说,如果清香型白酒无法在中高档系列产品上成功突破,就永远无法走出地域消费概念,也永远无法改变消费者对于几个主流清香品牌低端化的消费认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