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眼看清香(二):市场下滑谁之过?

(2007-09-27 14:52:27)
标签:

产经/公司

清香型白酒

市场萎缩

技术交流

    70%到6%,不到30年时间(1979年至今),清香型白酒由第一大香型沦落为一个小香型,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和清香型白酒各企业自身密切相关。

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看,个人认为清香型白酒市场下滑的原因中,内外比重为30:70

先看内因。

清香型白酒各企业间在60年代技术推广普及后,在新工艺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做的远远不够,技术水平的升级除了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外,在制曲、发酵、酿造、勾调等工艺流程上很少有重大的科研成果,导致清香酒的工艺水平在新时期提高缓慢。

同时,清香型白酒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基本停滞,远不如浓香型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过去和省内外的一些酒厂打交道时,经常听对方提及自己的工艺水平是哪个大酒厂派人过来指导的,或自己的产品风格的形成是哪个著名企业的调酒师帮助实现的。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清香型酒厂之间的这种故事。到现在的企业任职后,曾听一些技术人员说过,90年代以前,清香型酒厂之间还有一个松散的技术协作体,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技术研讨会,交流各企业间的技术创新情况,后来慢慢的技术协作体成为空架子。

我认为正是70年代以后浓香型各企业间广泛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浓香产品风格的成型,推动了浓香型白酒工艺的普及和提升,也成就了今天的浓香天下。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可能正由于清香各企业的科研成果较少,关于清香型白酒工艺和技术的论文在国内相关杂志上很少能够看到。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浓香型白酒  技术”,能够搜到的条目为91900篇,而清香型白酒只有41800篇,在google上搜索则分别为116000篇和74100篇,差距极为明显。

再看外因。

外因的作用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有详细的阐述,即浓香型白酒新工艺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全国评酒会的分香型评酒、浓香型白酒计划调拨数量的飞增等三大外部客观因素,使得清香和浓香酒此消彼涨,直到2000年后清香型市场才重新复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