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日感悟:个人与公司同步转型(二)

(2007-02-02 03:20:43)

二、如何评价当前的B酒业?

    作为一家运行了59年的传统白酒企业,在历史上曾有太多的辉煌,90年代以来又有太多的弯路——当然,走弯路不是这一家,而是当年整个行业的通病。

    作为17家中国名酒之一,他又是黄淮名酒带的源头(从水系流域上看)。当然,如今的B酒业在规模上远远不足以承担黄淮名酒带源头的身份。

    百天来的观察,经销商的意见,业内同仁的评价,个人体会的深入,这些都让我从一个曾经的第三方身份到如今的内部人员身份的转换过程中,对B品牌及B酒业有了更深的感知。

   

    问题在哪里?

    第一、品牌老化,形象模糊,没有核心主张。

    作为一个老品牌,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品牌,现在能够告诉消费者什么?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代表什么?我的个性是什么?没有人回答清楚。那么我们的品牌资产是在增值还是在贬值?这样下去能够传递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概念、一个明确的选择理由吗?

    第二、产品老化,产品线混乱,色彩、构图、字体、名称、瓶型五不统一,缺乏基本的视觉元素。产品质量问题较多,漏酒、渗酒、悬浮物、瓶体不稳、盒子发霉等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营销系统架构不完善,应有的机构和部门没有建立健全,缺乏明确的授权。

    第四、营销人员薪酬体系和绩效指标设计不科学,无法全力激发积极性。

    第五、营销、生产和管理三个系统对接很不理想,协调工作占了相当时间。

    第六、营销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思维观念、服务意识落后。

   

    说到底,我们赖以生存的优势又在哪里?

    第一、有一个相对个性的产品,即香型上的优势。

    第二、品牌基础仍然存在,没有烂掉。

    第三、在核心市场P市一直是第一品牌,在其他个别地市仍有相当的消费基础。

    第四、有较为稳定和系统的运营惯性,在面临二次重组、民企收购的06年,虽有一定动荡,确仍然保持了5%的增长,难能可贵。也体现了公司的自我调节能力。

    其实,这些优势也正是我当初同意来此任职的理由,即对未来的增长潜力看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