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2007-12-27 19:32:21)
标签:

旅游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撒哈拉属于世代居住在沙漠里的沙漠人,或说游牧民族。进到撒哈拉,你不能不与这些沙漠人打交道,甚至没有他们的陪同,你不能进入撒哈拉。他们如何属于这片沙漠,只有跟他们一起生活两天,你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画面。

 

沙漠人有各种各样的称呼。被各种语言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着。又因居住在沙漠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族落有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又被各种语言译成不同的名称。所以讲起沙漠人,常常是一片糊涂,不知哪个是哪个。比如,通常说沙漠人是贝都因人,却原来贝都因是一个很大的总称,下面有很多不同名称的部落。另外还有一些人是当年贝都因人的后代,已经不再认为他们自己是贝都因人了。比如,占据了阿尔及利亚南部很大区域的是突阿哈克人(Touahek)。我们去的就是突阿哈克人聚居的地区。突阿哈克人不认为他们是贝都因人,对他们来讲,他们就是突阿哈克。

 

突阿哈克的典型装束是,男人头上包着头巾,叫shash,既挡强烈的光照,又保暖。出发之前的电话里,负责安排我们旅行的人就叮嘱我们两件事最重要:一是防晒。不仅因为这里是沙漠,这里海拔也高,紫外线强烈。二是保暖。冬天里沙漠的夜晚有时会降到零下(但我们没有赶上—谢天谢地)。所以,到了这里,第一站就是带我们集体去买shash。每个人挑自己喜欢的颜色。我选了橙色,Andre挑了蓝色。导游教给我们包头巾的方式。果然,不能小看人家多少世纪演变来的沙漠装束,内中是有道理的。冬天里沙漠温差变化极大,一日里可以穿上四季的衣服:早晚需要棉衣,中午时分已经脱得只剩下T恤衫了。而这种头巾,那种包法,中午不热,早晚不冷,而且一路牢固不散落。这里的紫外线有多强,看我们的脸上就知道。只一天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个几何图形:裸露在头巾外的部分肤色显著地深了。我由于听导游的话,遮盖得多,大部分时间只露出两只眼睛,我的几何图案是眼睛部位。Andre拒绝把脸和嘴都遮上,结果脸上一个正正方方的四方形。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变成了突阿哈克的Andre)

 

突阿哈克男人身上通常为绿色的宽大长袍。颜色可以有各种变化,节日时更是五彩缤纷。女人不像北边的穆斯林那样包着头,突阿哈克女人穿着通常艳丽的长裙,头上披着同样艳丽的头巾,但不包着脸。只有当你把相机对准她时,她也许会把头巾扯过来遮着她的嘴。但也因人而异,有些女人是不在乎你拍照的。比如我拍下的这个女人,她盛情邀请我拍她,还稍稍摆了姿态。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我们的两个导游当然是突阿哈克人。一个叫阿朴杜代克希姆,一个叫穆哈默德。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如同所有沙漠人一样,他们的肤色比北方的阿拉伯人要深一些,但又不像非洲大陆其他黑人那样黑。阿朴杜代克希姆作导游这行已经二十年了。对Tamanresset这一带的沙漠熟悉的用他的话讲可以闭着眼睛走。当年寻找撒切尔的儿子时他还小,没他的事儿。但现在的他却是一个老手了。前不久一个驾热气球飞越撒哈拉的法国人掉落在这一带,警方就是找的阿朴杜代克希姆带路营救的。这让他很自豪。穆哈默德是个年轻人,法语不是很好,人也更腼腆。开的是装着两个女儿的车,开始时,一路无话,净给他们放阿拉伯的音乐。后来熟了,会讲两句话了,才知道他原来还会点英语。

 

仔细观察,我发现沙漠人对沙漠的熟悉和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是体现在无数细小之处的。包括选择停车的地形,特别是过夜的地势地形,生火的方式和对木材的使用。对山路的熟悉和对在石滩上开车的数捻,等等,等等。比如,烧水的水壶并不是架在火上,而是放在木材烧成的灰烬上煮水。烧火的木头都是自家带来的,一路放在车顶上。也是取自沙漠生长的树木的。一根短短的木头翻来翻去可以烧上个把小时。通常是煮茶和取暖用。若是做大餐,则要用随车带的燃气罐了。火灭之后,沙石上只留下极小的一小摊黑色。时间久了,也会慢慢消散。对环境绝没有什末破坏。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沙漠人的烹饪也是有自己特色的。香料都是沙漠里生长的植物捣碎制成的。我们临走时,导游特意送了我一包他们的香料。还没有机会做,留在我家的阳台上呢。最后一晚我们是真正在沙漠里过的,连帐篷都没搭,就在星空下的沙漠地上铺上垫子席地而睡。那顿晚饭导游给我们展示了沙漠特殊的烹饪:把菜埋在热沙子里蒸熟。具体做法是:支木材烧火,这边同时准备做菜的材料:羊肉,蔬菜,香料,等等。准备好了,用一种看似牛皮纸的纸把肉菜一起包起来。挪开火堆边的灰烬,露出沙子。这沙子已经很烫了。把“牛皮纸包”埋进沙子里。大约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做好了。取出纸包,外面的纸已烧黑烧烂,里面的肉菜已熟了。吃起来味道很好,有熏肉的味道。导游说,这种做法特别在它是靠蔬菜本身的汁液,而没有添加任何汤水,所以味道特别。我很同意。

 

人在沙漠中,一切都是自然的。走远一些,找一块大石头,转过背后,就是天然的厕所了。那些天里,这成了我们无数玩笑的材料。两个欧洲的孩子连“蹲便”都是第一次见到,第一次使用那种蹲便时惊讶地回来报告说那不是“toilette”,是个大洞。但到了沙漠,倒很自然了。双双结对就消失到大石头背后了。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天当房,地当床)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沙漠驼队)

 

撒哈拉之旅(三):突阿哈克人(Touahek)

(我学到了接近骆驼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