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零售商转型之困
(2015-05-15 10:43:44)
标签:
it |
在传统家电专卖店升级转型还没完成之际,赶搭电商快车又成了无法回避的课题。传统家电专卖店在电商快速崛起面前,该怎样认识自身的优劣势,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极为重要,关乎到未来发展路径,甚至是生死存亡。
优劣势明显
由网购催生出的电商的快速崛起,是几年前业内无法预料的。新兴电商既改变着购物习惯,也改变着营销模式的变革。传统家电商拥抱互联网方兴未艾,前赴后继的抢搭电商快车之际,也自然无法回避其网上销售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传统家电零售商优势在于,第一比网络轻公司有良好的供应链体系,这种体系已经沉淀已久、延续多年,具有人脉感情甚至是资本纽带的连接;
第二传统零售商往往拥有数量不少家实体店组成的地面网络,很容易形成联动的规模效应,以保持在采购、宣传、谈判等方面的有利态势;
第三传统零售商拥有店面柜台等展示平台,可以面对面把产品推介给消费者进行体验,在推进O2O业务上有天然优势;
第四零售商中的大型连锁企业运营多年,相比一般的电商,有比较雄厚的现金流储备,在资金上并不差钱。
但劣势同样明显。首先,传统零售商大力推进网上销售,会对线下的销售份额产生影响,但是网上销售是一种趋势,传统零售商也无可奈何,甚至有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其次,大型连锁企业“身躯”太重,就算投资网上平台,意识的转变相比投资的转变更难,如果没有互联网经营意识,到头来可能网上业务徒有其表,实际上还是传统业务模式。比如苏宁,从苏宁电器到苏宁云商,整整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实现线上线下的真正协同,实现经营业绩上的改观。
再次,家电专卖店选择开展网店时,对选择是PC端为主,还是移动端为主,不仅是顾虑重重,还往往是犹豫不决;
还有,家电零售商要选择是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型为主,还是自建垂直型官网营销为主,而这些选择都并不容易,多种的可能性会影响判断和下决心。
困境在何处
传统零售商面对网店兴起,转型网店时会有很多的顾虑。实际上,困境主要还是观念和认识问题。解决好一些基本问题,思想认识提高了,眼界开阔了,很多的困惑其实并不是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传统传统零售商都会强调自己拥有实体店网络,在O2O给顾客提供服务上有纯粹的网店没有的优势。但却忽视80后、90后等未来的消费者主体,很多是不进实体店的,他们更愿意在PC或者移动终端上下单。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引不起未来消费者的关注,实体店再强也是枉然。短期内还会有一时的兴盛,但长远就难以保证不衰。
与网店相比较时,传统零售商最为自豪的是自己拥有售后服务体系,并以此作为竞争的优势。但实际上,这种状况也在慢慢的正在改变。一方面网电平台已经开始甚至完成自己的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网电与实体电的这种差距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新兴消费者对售后的依赖越来越淡漠,很多家电品已被视为“一次性”使用。所谓,“一次性”就是电器一旦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害,绝不会再去修修补补,而是立即淘汰更换新品。因此,对售后服务的依赖性也就逐渐淡化。
还有,传统家电零售商对自己拥有实体店的物理优势沾沾自喜,往往夸大店面规模的作用。其实,一个实体店物理优势有限,他所能展示和销售的产品最多几千种,而一个网上家电店,可以销售的商品种类超过万种,甚至是无限。而且面对面与顾客打交道,能细致的接待顾客的数量有限。而网上消费者是自己观看挑选,更容易实现消费者自身的价值。
转变还不迟
很多传统零售商其实现在很纠结,他们往往是在走两个极端。要么是认为网联网企业已经强大,再去转型也好,拥抱也罢,都已经是正月十五拜门神——晚了半月;要么是认为没有必要转型,实体店自有自己生存法则和空间。
这样走极端其实没有必要,既然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大多数消费者,连五六十岁的大妈们都在网上购物了,这样的趋势难道还不明确吗?只有结合自己的特点顺势而为,才是应对当前转型互联网的积极策略。
首先,要打消转型互联网的各种顾虑。只要互联网存在,只要网购是明确的未来消费形式,任何时候转型、拥抱都不能算迟。往往后进者可以借鉴已有的成熟经验,少走很多的弯路。既可以节约进入的时间成本,还可以节约积累经验的探索成本。一些舆论把现在的家电零售商转型,看成是搭末班车。其实并不是这样,任何时候上车都不算迟。
其次,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互联网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极致,很多传统零售商在店面、资金、对商品的理解、物流配送、售后服务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拥抱转型过程中,就是要想尽办法把这些优势发挥到极致,把传统优势在互联网上体现到极致。
再次,要敢于投入一定的资源。平台型的家电互联网平台,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烧几千万、几个亿都不算什么,这是传统企业根本无法想象的。但是,对于一般家电零售商上线,并不需要像平台商那样去烧钱。但一定的投入还是不能少的,没有这样的决心做电商是很难。特别是区域性的零售商,投入资源一定要量力而行。
最后,要介定好涉足的领域和尺度。新型的网购行业水很深,有些深水区不是谁想进都能进的,比如移动支付领域,只有阿里这样的企业才能玩得转,他家就不要再次枉费心机。互联网时代,借力打力才是一个好的选择。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才是识时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