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电体验营销的四大误区

(2015-05-15 11:53:55)
标签:

it

在互联网思维的催生下,体验式营销(O2O)不仅被业内广泛认识,甚至还成为家电营销的时髦。倒不是我们要赶这个时髦,拿体验式营销来炫耀,而是体验式营销的理论和实践,确实解决了家电营销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产品智能化后对产品的感。

但是,在与一些家电经销商沟通交流时,发现很多经销商对体验式营销并不了解,确实是在拿一个概念忽悠市场。其实很多经销商都在谈体验式营销,却存在很多错误的理解和误区。简单总结以下在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体验就是免费。很多家电营销人员,甚至不少营销专家都错误地认为“体验营销就是通过免费试用来销售产品”,甚至一些营销人员对免费产生依赖,没有免费就不会与顾客互动。

于是,在家电专卖,或者家电连锁卖场,不乏看见很多厂家促销员在做没完没了的 “免费试用”、“免费观看”、“免费咨询”之类的形形色色的“免费”活动,试图通过这种“免费”赢得顾客的“好感”。

甚至更离谱的是,一些厂家把这个“免费”活动搬上了移动互联网,当成所谓“互联网思维”的组成部分。

然而,这种“免费”活动在顾客的心智中并没有赢得什么“好感”,他们只是把你的“免费”当作一次“占便宜”,当你问“怎么样?买一件吧!”消费者却会说“挺好的,改天吧!”于是乎,“免费”确实是免费了

误区二:只考虑自己推销。不少厂商营销人员认为“体验营销就是把我们最闪光的一面亮出来”。这种想法有错吗?答案是肯定的。错就在于“推销思维”。大家脑子里想的只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东西卖出去”,而并没有去思考“消费者是否需要”。

家电厂商有了一个可推的产品或服务,迫不及待向消费者推销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以往的“保健品”式的推销方式已经过时了,消费者已经产生了心理“防火墙”了,厂商“吹”得越凶,顾客“防火墙”把自己保护得越严实。

厂商可以把“体验营销”搬到移动互联网,但不可以用“推销思维”去做事。因为,时代变了,消费者的思想变了,如果说以前“推销”是厂商的饭碗,那么现在“推销”是厂商的枷锁。

    误区三:把体验特定化。在营销执行环节,误区就更多了,可谓不胜枚举。不过一个常见的误区:“体验营销就是把特定场所做好就行”。因此,家电企业所兴建的“体验店”都会很漂亮,很豪华,甚至有些奢侈。

然而,实际上这种特定场所的“故意美化”,常常是徒劳无功的。这就像一个姑娘只是在相亲时打扮得花枝招展,平时判若两人,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正常男人不可能因为一次打扮而娶一个姑娘。

大家不妨把一些家电厂家的 “体验店”与原本的专卖店实地考察比较一下,结果一定会令你很失望。因为,厂家的“体验店”和“非体验店”的差距可以说天壤之别。这就是错误。对消费者而言,其实你所有的店都应该是“体验店”,根本不存在“非体验店”之说。

实际上,体验式营销是一个整体战略,不是在搞样板工程。多数厂家似乎还不明白这一点,还仅仅是把精力放在几个“体验店”上,多数店面还是老样子。

误区四:热闹活动即体验。厂商在定义体验营销上,特别强调活动的场面和热闹。不过,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别看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却方法基本趋同,即错误地认为:“体验营销就是把一场活动搞得热闹一点”。

令人感叹的是,在“热闹”方面中国人可以说智慧无限。敲锣打鼓是入门配置,买一送一是基本配置,美女过堂是常见配置,明星出场是特别配置。你想要什么配置,就能做出什么配置。

然而,在此“热闹非凡”的背后,有多少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产品的好处?有多少消费者真正认可我们的服务?很难得到肯定的答案。

    体验式营销,原本是让顾客当一回主角,但我们的家电厂商却是本末倒置,把促销与体验营销混为一谈,往往是自己的促销人员成为闪光点,把顾客晾到了一边。这样的体验式营销有何创新,又有何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