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是暖通空调人
(2009-08-15 15:47:44)
标签:
行业杂感杂谈 |
恐怕多数暖通空调人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去年以来如此动荡的经营环境吧!经济的大起大落、需求的忽热忽冷、心态的跌宕起伏、思绪的感慨万千,无不使人难以忘怀。度过了2009年的上半年,国内经济初步显现出走出低谷的迹象,工作也基本上回到了正常状态。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捋捋思路,把那些顾不上回味的往事记忆一下,把那些难以抒发的情愫梳理一下,把那些遇到难题时的感悟抖露一下。也许这些已经无关紧要,但是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幸许这些经验教训还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呢!
对于暖通空调行业来说,从事专业媒体的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我们杂志编辑部来说吧,多数编辑记者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其中多数是学营销、学中文、学管理、学策划的,真正是暖通制冷专业毕业的为数不多。所以,说我们自己是暖通空调人,确实有些底气不足。但不论如何,我们已经选择了这个行业,那我们就是这个行业的一份子,就得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我们不光是这样想的,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路,可以证明我们也是这样去做的。
有时候我一直在想,我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能耐,去从事一个我并不在行的行业专业媒体呢?我一直为此而苦恼,甚至有多少次想放弃这项工作。不过一次与一个暖通行业专家谈起我的苦恼时,他对我说,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而苦恼。首先,你要看到你的长处,你的长处是什么呢?就是市场营销策划。对于暖通科班出身的人来说,他们虽然懂得专业的知识,但是对营销却是一窍不通。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们是站在营销的高度上审视暖通空调的,专业人士未必可与你们比拟;其次,你们办的是专业的营销刊物,定位在于给市场提供的营销信息、市场资讯,是在搭建一个厂家与工程商交流的平台,不是暖通空调的技术性刊物,暖通空调技术上的研究又有专门刊物承担。所以,你只需具备暖通空调的基本常识就足矣!再次,你在空调行业近二十年的经历,虽说家用空调与暖通空调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老专家的一席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也彻底打消了我做逃兵的念头,坚定了我做好这本暖通空调专业营销类刊物的信心。
虽说,老先生的话解决了我信心上的问题,但是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我还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一方面,抓紧时间系统的学习暖通空调的课程,看大量有关暖通空调系技术的文章,了解暖通空调行业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弥补自己在暖通空调专业知识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近几年只要行业或者某个企业召开技术推广会、研讨会的,只要我能够抽出时间,不论多远都会去参会,现场听取行业专家讲解技术知识。值得欣慰的是,几年下来,不能够说已经完全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起码对行业现象可以从专业眼光去审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暖通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使得我现在与行业内技术人员交流已不存在障碍,可以与专业人士探讨各种不同技术产品的市场现象。为办好专业类刊物奠定了基础。
不过在去年的一件事还是让我真正树立起了信心。那是去年七月份,我们在走访暖通空调企业,那时全球金融危机还刚刚在美国兴风作浪,国内还没有感受到金融风暴的厉害,国家政策还是在收缩信贷,虽说宏观紧缩政策对企业有所影响,但是暖通空调作为相对的下游产业,所受影响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在与一个暖通空调企业交流时,市场负责人流露出非常乐观的情绪,似乎对金融风暴对国内的影响视而不见,根本没有任何的防范意识。我据此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正是因为暖通空调是一个相对下游的产业,危机的传导一定会有一个过程,虽然现在还显示不出受到冲击,但是迟早会传导到暖通空调层面,让他们做好防范应对的准备。果不其然,不过一个月金融风暴果然刮到国内,市场一下子急转直下。不仅合同订单减少,而且就是已经签约的订单,甲方也会找借口通知推迟发货或者推迟安装。行业立马转入萧条状态。此时,这家企业领导,立即打电话给我,说听了我们的告诫,准备了一些必要的应对策略,在市场变化时没有受到大的损害。看来我们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比较客观一些,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对企业有所帮助,这对我来说是真正的信心支撑点。
如果说房地产是一个解决民生基本问题的行业,那么暖通空调就是一个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业,它把遮风挡雨上升到冷暖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暖通空调行业是一个更上一层楼的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使得暖通空调与楼宇的智能化管理结合起来,成为住宅楼宇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很多暖通人还为此感到非常的自豪。为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发展前景的行业做信息交流的平台,也就成为我引以自豪的一个方面。
作为暖通空调行业专业市场刊物,我们接触暖通行业比较多的是市场营销人员,尤其是市场推广策划人员。但是在这个行业多年,看到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并不珍惜,一些人还很鄙视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行业。认为楼宇建筑等其他行业是龙头,暖通空调是蛇尾。我与一位行业内的朋友聊天时,他曾经流露出,他是暖通空调科班出身,如今入行已经多年,这么些年来真是一把辛酸泪。一是薪水少,让他为此多次跳槽;二是工作繁重,加班加点受不了;三是工作没创意,时常伴有深闺怨妇般的情绪。其实我认为,任何行业都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不论哪个行业,只要你认真去做了,都会做出名堂的。古人不是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吗?薪水少那是你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创造的价值少,同一工作岗位跳了那么多次地槽,薪水不是都差不了多少吗?工作没有创意,那是对你从事的工作缺乏热爱,真正的热爱你的工作,创意就会随时而来,那你就不会感到枯燥和怨气。
如今,我们编辑部已经成了一个专业而坚强的团队。在年轻人居多的环境下,有朝气、敢想像、不怕苦、肯钻研,每期的策划都是在大家集体讨论中形成的,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同时我们也受到业内很多专家与学者的大力支持,不仅给我们提出办刊的意见和建议,而且有的还亲自给我们撰稿。因此,杂志的专业性与可读性与日俱增,发行量也越来越大,而且还成为行业的顾问团队与沟通平台。身置于年轻人中间,就连我这年龄较大的人也深受感染,平时与大家一起交流工作心得,出差时与大家一起颠簸受累,休息时与大家一起去歌厅K歌。在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团队里,你还有什么怨言和劳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