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砚.绿石《文山绿》随形砚

标签:
五台山砚文山砚台砚溪韵阁得砚记冀砚 |
分类: 溪韵阁得砚记 |
五台山砚.绿石《文山绿》随形砚
这方文山石砚应该在2008年前后,在网络淘得。砚长23.5厘,宽17.5厘米,厚2.7厘米,重2.5公斤。椭圆砚堂,牙月淌池,砚缘宽2.5厘米,砚额雕顽石修竹,了了几笔,十分简炼。砚体呈绿色,墨绿色水波纹,在砚堂中激起朵朵浪花,纹理清晰,天然趣成。
五台山砚产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一带的五台县、定襄县、原平市和代县等地,简称台砚。由采石取材之地不同,还有段砚、凤砚、崞砚和清凉石砚之称。资料称段砚产于段亩山,又名文山,亦称文山砚;凤砚产于凤凰山;崞砚产于崞县。五台山别名清凉山,而清凉石砚自然是采自清凉寺一带的山石。清康熙陈梦雷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之《方舆汇编.职方典.太原府部.汇考三》(第二百九十五卷):“《五台县志》
段亩山 在县南四十里,出紫绿文石,堪为砚。一曰文山。”
关于五台山砚又称崞砚,很多资料称:“清朝时的按察司金事曾经写过一篇赞扬崞砚的《崞砚铭》”。笔者查实,所述应该是明朝山西按察司佥事李濂的《崞砚铭》。“按察司”隶属于都察院,全称提刑按察使司,相当于一省的司法和检察机关
。“金事”是“佥事”的笔误,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等职。李濂(1488—1566)明代官员、学者。字川父,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中进士而授沔阳知州,后迁宁波同知、山西按察司佥事,后罢归,著有《医史》十卷。至于《崞砚铭》,却没有找到原文。
关于凤砚,笔者没有找到任何史料依据,而方志只记载“凤凰山产石可以砚,按察司佥事李濂有崞砚铭”。笔者认为,凤凰山处崞县,因地而名也不无可能,因而史料只有崞砚,不见凤砚。乾隆《崞县志》卷之一山川记载:“凤凰山
东南一百二十里,东界五台县,有石可作砚。按察司佥事李濂有崞砚铭。” 《代县山川名录》记载:“凤凰山
在县治东南一百二十里,东界五台县,石类凤毛及松纹,可作砚,按察司佥事李濂有《崞砚铭》。”
至于元代诗人郭钰《赋文山砚》: “碧玉秋涵晓露滋,相君十载共襟期。承恩久在文章府,借润终无软媚词。
旗舞龙蛇廷对早,诗成珠玉载归迟。可怜月落空坑夜,无复追随到凤池。 ”不知与此文山砚有无关系,有求于各位方家。
据传,制作台砚始于唐末宋初,盛于明初时期,600多年从未失传间断。1952年,出土明代万历年间的“犀牛望月”台砚,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五台新志》载:“段亩山又名文山,......产砚石有青、紫、绿三色。”大清《一统志》记载:“段庙山出紫绿纹石,可为砚”。其砚石有紫、黑、绿色等品种:紫色砚石,坚实细腻,厚重古朴。绿色砚石,晶莹光亮,有云纹水波隐现石上。古人凿其石,琢磨成砚,广为流传。五台山砚石色有黑、绿、红、紫四种。黑如漆(黑石乌朗)、绿如叶(绿石青翠)、红如丹(红石霞染)、紫如肝(紫若猪肝),以黑绿二色居多,品质最高。颜色纯净美观,光而不滑,扣之有音。
04.01.01.01
前一篇:易砚.《百星晕月》随形砚
后一篇:五台山砚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