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2018-02-01 16:20:20)
标签:

明山砚

沅州石雕

胡杨张小花

溪韵阁访砚录

湘砚

分类: 溪韵阁访砚录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访芷江侗族自治县沅州石雕非遗传承人胡杨、张小花夫妇

12月8日下午,湘砚寻访第3站,便是怀化市的芷江县了。这里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而蜚声海外,号称"中国凯旋门",为全球八座凯旋门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国政府袒服乞降。芷江受降办理了128万侵华日军投降具体事宜。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在中国战区总受降地——芷江修建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
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杨的熟悉,源于吴笠谷老师的介绍,日记《6月9日.锦囊砚记事》,详尽其事。我们寻访团一行在芷江,一个晚上的访谈和半天的坑口考察,尽管时间不长,却对这位侗族小伙与夫人张小花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沅州石雕(沅州石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如此的倾其所有、契而不舍、竭尽所能地追求,多年来寻访砚文化传承中,是我前所未见的。
芷江胡杨雕刻艺术苑在名城.佳园,两套居室和一个车库。而芷江沅州石雕传习所,在县城外租地建了几百平方米的工坊。或许这就是这对年轻夫妇的全部家当,却也是沅州石砚的传承之家。车库是沅州石雕的展示厅,也陈列着作为商品出售的砚雕和石雕艺术品。张小花带我们观看两壁的图文介绍,给我们讲述着明山石砚的前世今生。设家宴招待我们的那套居室,大概算是接待室品茗说史,抚砚论道,欣赏着胡杨、张小花夫妇近年来制作的经典作品两大盆道地的芷江炒鸭,我们品尝到了张小花的烹饪手艺。而晚餐后夫妻俩把我们带到了另一套百来平米的住宅,俨然是一个沅州石砚的博物馆,收藏了数百件历代沅州石古砚和当代精品砚作。尤其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张小花收藏的典籍,大量的地方史志、沅州石雕砚雕文献资料以及历代砚史砚著,应该是耗费了他们不菲的资金。胡杨夫妇倾其所有,在这里筑起了沅州石砚之家。
胡杨踏遍明山的沟沟壑壑,探明了沅州砚石的20个坑口。次日清早,胡杨开车带我们考察坑口,一路上给我们介绍,每个坑口的石品特征都不相同,最突出的就是紫袍玉带和紫袍金带,而紫袍金带最为珍贵。行驶20公里来到明山脚下车停楠木坡外,步行经楠木坳到遇仙桥坑,约有3、4公里路程。他告诉我们,再往上就是清代老坑,现已坑废路荒,无法前行。胡杨已经采集各个坑品不同的石品,制作了数十个砚石标本,陈列“博物馆”中。夫妇俩还根据史料记载,仿制了沅州石砚经典作品,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明山砚的砚雕特点。尤其是女主人张小花多年来一直亲赴各地,收集沅州石雕(明山砚)图片、资料,孜孜不倦地进行考证、研究。前年她在《故宫镶嵌家具图典》中,发现古代明山石砚屏图片和文字,让她激动得难以自持,从中获得了重要的史料信息。她结合历代砚史砚著,对沅州石砚历史、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研究论文。《明山石雕源流发展与创作技法简述》一文,荣获湖南省群众文化理论征文二等奖。而论文《关于沅州石雕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在201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美专业32届年会上,荣获论文"乡土奖"一等奖。她对沅州石砚文化传承研究的丰硕成果,不由得让我们心生敬佩。胡杨夫妇契而不舍,在这里追究着沅州石砚之源。
明山探坑归来,我与谭兄、郭兄等收获几块砚料。到了胡杨夫妇位于城外的沅州石雕传习所,这里是胡杨夫妇的沅州石砚作坊,也是传道授业承继沅州石雕文化的基地依山傍水,绿树成林,竹篱笆院子,几间平瓦房,工人们在雕刻着砚台。郭兄拿出坑口捡得石头雕琢起来,还没动两刀,胡杨7岁小女儿芷祎在旁边啫囔着“还没我刻得好”,一下把郭兄呛得可以。张小花感慨地说:"在技艺传承方面,我们希望后继有人,目前也收徒传技。儿子和女儿也教了些基本功,但长大以后,还得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张小花还把沅州砚雕搬到了大学课堂,每年也有大学生来这里进行社会实践。作为新生代沅州石雕传承人,胡杨先后获得沅州石雕行业国家级银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徽章等诸多殊荣。在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胡杨的作品连续两届蝉联“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近年来,胡杨夫妇还先后参加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培养计划培训班和制砚艺术高级研修班,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目的就是更好地弘扬沅州砚雕文化。胡杨夫妇竭尽所能,在这里传授着沅州石砚之技。
有人纠结于非遗名录中石雕与砚雕的概念。其实,名录玩的是概念,文化重的是传承。沅州砚雕何尝不可包涵在沅州石雕之中呢。况且,当我们看到一对年轻夫妇对沅州砚雕的执着追求他们在发掘历史,在寻找遗存,在传习技艺,在弘扬文化。我们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的艰辛,也看到他们的成果,更看到他们实实在在做事,难道非遗传承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吗?晚上,回酒店的路上,小花绕道让我们浏览芷江夜景,火树银花的㵲水河两岸,灯光璀灿的龙津风雨桥、万和鼓楼群,带给我们与新化县城不一样的感觉。此时此刻,我在想,有这样的文化传承人,沅州石砚这千年瑰宝,一定会异彩重放,耀眼夺目。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远眺明山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探坑途中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探访者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明山石紫袍玉带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与胡杨在遇仙桥坑合影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坑口扯旗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抚石赏砚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博物馆“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明山石标本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明山石古砚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胡杨砚雕作品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作品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作品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镌铭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笔者磨砚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芷江访砚纪念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薪火相传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传习所前合影(前排中胡杨张小花夫妇)
湘砚寻访记.情倾明山砚
龙津风雨桥夜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