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太湖青石砚

标签:
太湖青石砚灵山溪韵阁藏砚砚台苏砚 |
分类: 溪韵阁藏中国砚石名录 |

产地:江苏苏州
坑口:善人桥马岗山(砚台山)
砚式:扇形小盖砚,砚额浅刻草石图案
规格:15×8×2厘米
石品:青灰色
访砚:上世纪80年代,在苏州景点门口,都有买砚的小摊,价格十分低廉,曾5毛钱买过1方虎丘长方盖砚,现已绝。最近去了吴中藏书镇,与蔡金兴老师打听此砚,也说无处可觅,好在10几年前,网上买了小扇砚,留下这砚石品种。



产地:江苏苏州
坑口:善人桥马岗山(砚台山)
砚式:长方盖砚,砚盖浅刻山石水色、花草树木、飞鸟珍禽图案,和“太湖珍玩"四字。长方堂,桃形池。
规格:14.5×9×2.3厘米,盖厚1厘米
石品:青灰色
访砚:此砚最近在7788收藏网淘得,就是以前在苏州景点门口地摊的旅游品砚台,现在藏书镇青石已绝产。最近搜索太湖青石砚,收藏平台出售的,大多是这类砚台。很多还刻上“虎丘留念”等字样。
详述:
太湖青石砚,亦称太湖砚、苏州石砚、苏州湖石砚,产于江苏苏州吴中区(吴县),用当地瓦灰色、暗灰色、黑灰绿色的泥质板岩、粉砂质泥板岩加工而成。以该石制砚常见,形制有宋元及明早期流行的长方双池砚,背或平底,或置四足,四周偶雕以纹饰,形较大,所见古砚往往落堂。太湖石久用则光如镜,需以砂石打磨方可再用,故《山堂肆考》云“太湖石溫潤堪玩,不適硯”可证。范成大《吴郡志》“土物”:太湖石,出洞庭西山,以生水中者为贵。……石性温润奇巧,扣之铿然如钟罄,自唐以来,贵之。其在山上者名旱石,亦奇巧,枯而不润,不甚贵重。藏书砚台以石质可分为澄泥石砚和苏石砚两大类,前者采用澄泥页岩制作,岩石取于灵岩山西麓及五峰山(包括银顶山),因材质甚佳而制作观赏砚;后者采用善人桥西部马岗山(砚台山)之青紫色水域页岩,材质较次而多雕刻实用砚。
吴县已有二千多年的采砚石历史,砚石原料是澄黄色的泥质、粉砂泥质角岩,成砚后因颜色特殊而得名澄泥石砚;吴县还产有大量瓦灰色、暗灰色、黑灰绿色的泥质板岩、粉砂质泥板岩,成砚后称太湖砚,也就是太湖青石砚。
苏州是我国著名砚乡,在苏州的砚类中,苏州“湖石砚”业已消失几百年,它在苏州的传统文化遗产中有神秘色彩。据《苏州府志》载:“鼋头山中产青石,徽宗朝采贡,故东南有花石岗。非独可为桥板、阶础之类,有天然玲珑者谓之花石。有胎斑者光泽可爱,可充砚石,不在端歙之次,工匠尤秘惜之。”这里所指的鼋头山,即现今苏州太湖西山,有鼋山、鼋头镇之旧称。以此文献资料可以断定,苏州湖石砚早就有之。明代以前,苏州地区有广泛使用青石(即苏州湖石)制作的传统习俗,苏州湖石砚应该中断于清初时期,据老苏州人讲苏州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清政权是个十分封建独裁的旧王朝,所以有很多“清”字忌讳。苏州府志云:湖石砚与北宋花石岗同期,有胎斑者为最佳,惜乎今已不再见。陆龟蒙曾作《咏太湖砚》诗:“坐久云应出,诗成墨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