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忘不掉的北京清真小吃(转)

(2011-09-24 14:32:20)
标签:

慈禧

门钉肉饼

清真小吃

南来顺

松肉

北京小吃

北京旅游

旅游

分类: 北京旅游美食
要是你在几十年前,羊肉串儿川菜麦当劳肯德基尚未露面的时候来北京溜弯儿,牛街,是必去的地界儿,北京小吃的精华,全汇聚在此,最普通甚至杂乱无章的平房飘出的,都是最单纯而质朴的旧京味道。如今,这里狭窄的胡同变成了明亮整洁的高楼大厦,但老北京人还说,吃小吃,还要去牛街,因为那不仅仅是美食之旅,更是一种时光之旅。据说,清真小吃在北京扎根的时间比北京的建都史还长,每一种貌似平凡的味道,每一个时间的节点,都可能会蕴藏着一种动人的故事,挥之不去。

 

闻着香吃着更香的松肉

那些忘不掉的北京清真小吃(转)
炸货,是清真小吃最显著的特色,而牛街炸货小吃的NO。1,自然非松肉莫属。

松肉不是肉松,而是用油皮包上调好味的牛肉土豆(或豆腐、淀粉,以50克肉配10克辅料比例最好))馅切成条,放在油锅里炸透的特色小吃。既是小食,也是很多清真宴席的必备菜,在霍达著名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家重要庆典宴客曾多次使用松肉。

刚刚炸熟的松肉香气诱人,色泽金黄、肉质丰腴松软,油而不腻,那股香窜到鼻子里,恐怕谁都难以招架,即使看到别人吃,自己也会馋得要命,杯具啊!其实北京很多超市都有松肉卖,但口味正宗者寥寥,因此要品尝最正宗鲜美的口味,还要奔牛街,而且不能卖回家再说,就要再当时趁热吃,刚出锅的口感最好!

 

咬一口就停不下来的门钉肉饼

那些忘不掉的北京清真小吃(转)
老北京门钉肉饼,据说也是慈禧老童鞋喜爱的宫廷小吃,因其形似古代宫廷红门的上的门钉而得名。门钉肉饼的做法和普通馅饼差不多,只是馅饼是扁扁瘪瘪,而门钉肉饼却是高约3厘米,直径5厘米的粗大圆柱。

正宗的门钉肉饼馅以牛肉大葱最正宗,选用牛肉的上脑和鲜嫩肥瘦相间的部位,配合葱、姜、花椒等煎熟后外焦里嫩、咬一口紧实的金黄外皮,感鲜适口、醇厚肥美的牛肉大葱馅和和着肉汁从口齿间流淌出来,虽然烫得直咧嘴,还是完全不能抵御它的诱惑,实在是香啊!

 

越吃越想吃的锅贴

那些忘不掉的北京清真小吃(转)
锅贴的做法同样也和饺子差不多,甚至同样也和慈禧老童鞋有点联系,反正北京小吃从来不缺传说,真假难辨的故事,就是小吃的一部分。

锅贴的包法并不难,就是在饺子皮上放好馅料(牛肉大葱或鸡蛋韭菜)。中间捏合,不必封口,放在煎锅里码好加水煎成焦黄就行,虽然是极平凡的家常口味,却也有不平凡的诱人色调。个人建议,要是吃素锅贴最好不要蘸醋,当焦黄焦黄的外皮在口中百转千回,有些咯吱咯吱的轻响,和着韭菜的鲜、鸡蛋的嫩,才真正是老北京锅贴的自然味道。

 

那不是排叉儿,那是我们的童年

那些忘不掉的北京清真小吃(转)
排叉儿,也许是北京童鞋最难释怀的北京小吃之一。它有咸甜两种,老店南来顺甜的是被列入中华名小吃的姜汁排叉,是排叉儿中的贵族,身穿一层鲜姜、白糖、桂花裹制的蜜外套,浓甜香醇,谁看着谁都喜欢。

只是南来顺这样的高级餐厅,在当年可是平民去不起的,因此多数人童年最爱的,还是随处可见的咸排叉儿,就是面粉处理过用油炸透,脆脆的香香的黄黄的,嚼起来咯吱咯吱,既好玩又好吃,当然还很便宜。即使今天,只须5元就可以购买一大包。排叉儿也是超市里常见的东东,但要吃正宗的,也要去南城,牛街,或者旁边的铁树斜街,店铺儿门脸小,但好找,只要走进胡同,那远远飘来的香味,那童年不能忘却的情怀,还会让许多白领驻足寻觅….

 

小时候没有薯片,只有素虾

那些忘不掉的北京清真小吃(转)
此素虾,同样不是超市豆制品柜强里魔芋做成的彼素虾,而是用豆腐干切成小条,加虾油等调料拌合后用油炸透的小吃,是老北京传统素菜之一,《宫女访谈录》中提到,当年待候慈禧地位最高的宫女如果在“工作餐”时能吃上素虾,都特别兴奋,足见素虾的地位之高。在很多北京孩子的记忆里,素虾的地位始终居高不下,虽然它价格不高,但因在南城以外比较少见而弥足珍贵,金黄短粗、油润浓香的味道,其魅力远胜于如今的高档薯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素虾风光不再,反而因油大味重而引人微词,但如果偶尔试试,也许,还会找到当年的味道,找到听说去买牛街小吃就双眼放光的感觉,找到我们的红领巾,找到隐藏在发黄黑白照片中的曾经无忧无虑的纯真。

 

/诗韵梦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