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上的康熙行宫
(2010-08-10 19:56:33)
标签:
宗教菩萨顶黄教行宫利沙五台山休闲 |
分类: 北京景点推荐 |
中国的蒙藏佛教称为喇嘛教,也叫作黄教。五台山不仅青庙林立,黄庙也很多。蒙藏佛教同样把五台山看作是他们的宗教圣地。
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教寺院,就是灵鹫峰上的菩萨顶。菩萨顶地处台怀极顶,远望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显得非常雄伟壮观。
上菩萨顶要先登上这108级陡峭的石头台阶。按佛家说法,人生有108种烦恼,困扰着人的一生。当你跨过这108个台阶,登上灵鹫峰绝顶,站在雄伟多姿的木牌坊下回首四望,尽情地观赏这灵峰胜境的时候,种种烦恼恐怕早就都踩在脚下了。
菩萨顶始建于北魏时期,初期叫作真容院。时代永乐年间曾经改建,清朝顺治13年改成喇嘛庙,康熙年间再次重建,才形成今天的格局。
菩萨顶占地三万平方米,规模也相当可观了。寺内的殿堂楼阁,全部用黄色琉璃瓦覆顶。封建社会,只有帝王的宫殿陵寝才能使用这种黄色琉璃瓦。菩萨顶因为多次作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的行宫,才获得这种殊荣。
菩萨顶有三进院落,前院是由天王殿、大佛殿和东西两面的配殿组成的“四合院”。
中院正对着的文殊殿显得富丽堂皇。斗上的彩绘,格扇上的木雕,把大殿装饰的富丽堂皇。
文殊殿俗称滴水殿,每年夏天不论阴晴,房檐总是不断向下滴水,蔚为奇观。前几年翻修殿顶后,这种奇观竟不再出现,只留下石阶上由于长年滴水而留下的痕迹。
这块用整块汉白玉制作的四棱碑,四面的碑文分别用汉、蒙、藏、满四种文字雕刻。据说这碑文还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呢!
圆照寺建于明永乐年间,古称普宁寺,是一座著名黄教寺院。
大雄宝殿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顶。屋顶的绿色琉璃瓦方心,新颖别致。这座大殿不使用斗,与一般古建筑结构不大一样。这种建筑方式,在五台山各寺院中是惟一的一处。
这座喇嘛塔,是中国和尼泊尔佛教交流的历史见证。明代永乐年间,尼泊尔高僧室利沙来中国弘扬佛法,在普宁寺静坐修行。宣德元年,室利沙在北京坐化。后来在这里建了这座塔,用来安放室利沙的舍利子。
永乐年间,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降全曲尔计从北京来五台山,与汉族僧人交流汉藏佛学,就住在普宁寺。所以,圆照寺还是藏传佛教在五台山开始流传的圣寺呢!
据说释迦牟尼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儿子取名罗罗。罗罗长大后出家,成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罗寺就是因此而得名。
罗寺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年间改为黄庙。山门前这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行家们都认为是五台山各寺院石狮子中雕刻最精美的一对。
罗寺的彩塑都有浓厚的喇嘛教风格。与汉传佛教都有不同。两侧待立着金装十八罗汉。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十八罗汉职称不高,在这里也能穿上金装,这可能是因为五台山香火旺盛,财力雄厚的缘故吧。
大佛殿里塑造的是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人间婆娑世界释迦佛和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佛。
罗寺里最吸引游客的“开花现佛”。所谓开花现佛,就是这座可以转动的巨大的木制莲花。
比起声光电控制的一些现代展览,这套人工控制的机械系统就显得太简单了。但这套采用机械方法,控制莲花开放,露出里面的佛像,并使转盘上的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一起随着转动的简单古代结构,在全国所有的寺院庙观中还是惟一的。
观众朋友们,我们已经一起参观了五台山的几座著名的黄教寺院,下一集我们再一起看看五台山的精美石雕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