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

(2008-07-29 20:59:01)
标签:

寨子

羌族

寨主

薛景

萝卜寨

杂谈

分类: 512大地震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

文/贺卉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他们是在“云朵”上保持着最原始民族风俗的羌族老乡们......

它是汶川的萝卜寨,他们是住在那里的1000多位羌族人。

    遗憾的是,5月12日之后,一切的一切都改变了......

    5月底,在512地震半个月之后,我和兰波、薛景、范义勇、魏继斌一起踏上了前往汶川的道路,这次的汶川之行,除了当地灾后群众的生活情况让我们牵挂外,著名的羌族景区萝卜寨也让我们挂心,然而我们最最不希望看到的,却在这座羌寨真实地发生了。

   曾经的它

   萝卜寨位于汶川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是汶川最大最古老的羌寨,距离汶川县城20公里,海拔1970米,高出岷江河床600米,为冰水堆积阶坡,地形平缓,蓝天碧洗、白云飘飘,一座幅员面积达100公顷的巨大古城堡犹如从天上抛下的缀子,散落在崇山峻岭间,这就是萝卜寨,它被称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

   萝卜寨最早被称为凤凰寨,提及萝卜寨的得名,有着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以前寨子不叫萝卜寨,一次外族入侵寨子,寨主凭借英勇顽强和这里得天独厚的险峻地理优势,带领大家勇猛抗敌,使得敌人久攻不下,不幸的是敌人最终攻克了村寨,并将寨主的头颅像砍萝卜一样砍下,后人为了纪念寨主,将村寨改名为萝卜寨。另一种说法是因寨子所处的海拔高度、气候条件以及土质非常适合萝卜生长,其味道既爽口又回甜,因此得名萝卜寨。
    萝卜寨因地处高山,这里的羌文化在以前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基本保持了自己原有的风俗。由于寨子周围常常云烟升腾,云给了他们灵感,寨子里的人便将云绣在鞋上,老人小孩穿的鞋子常常是在布鞋前后绑缝上卷云形的獐子皮,称之外“云云鞋”。

    这里沿袭着千百年来羌家小伙与姑娘谈恋爱对唱山歌的习俗,每年羌族节日期间,寨子内,小伙姑娘们不仅深情对歌,还和村里人一道围着火塘跳锅庄舞,吃着大块肉,喝着自制的米酒,吹着羌笛、唢呐、口弦琴,打着羊皮鼓,通宵达旦,那种热闹的场面充满了浓郁的西部羌民族特色。

   现在的它

    以前我没有去过萝卜寨,只是听说过它的古朴和美丽,对那片神奇的土地一直很向往,但这一次圆了心愿的我,看到的却是已经不复存在的萝卜寨。

    前往萝卜寨的道路刚刚被打通,但这一条路是在地震后覆盖原来山路的碎石和沙土上开凿出来的,只允许微型面包车和三轮车通行,因为每走一段,就会一块巨大的石块挡在路中,那是地震时从山上滚落的,断了大车上山的路,也让救援物资的运送存在着很大困难。每辆上山的车都会配有一个铲子,因为山路随时会出现滑坡,铲子是司机自己用来开路的。

    到达萝卜寨时,天空下起了雨,这样的雨更像是眼泪,每一滴都落在了已是废墟的萝卜寨上。这个寨子的房屋基本上都是两到三层的的高度,用土石夹杂树枝修建而成,在地震中,土石掩埋了原有的街道,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坍塌得让你无法想象它原有的模样。我们踏着废墟而行,其实都是踩着这些房屋的屋顶去找寻萝卜寨留给我们的一点点回忆。但有时这样的回忆却十分残忍,“这条主街道在地震时,有20多个村民正在这里修路,墙体垮塌,没有一个人跑出来”、“我们这儿的老人喜欢靠着房屋外墙而坐,聊天抽烟,那天这里也坐了两位80多岁的老人,地震时,他们背后的墙重重地压在了两人的身上,这些是他们留下的血迹”,“你看这些大樱桃树、李子树、杏子树,这段时间是我们村水果丰收的时候,但是这些树都大面积倒了,有些树的主人已经不在了”这是当地的一位驻村干部告诉我们的,因为这场灾难,萝卜寨40多名羌族人和这个寨子成为了大家心中永远的回忆......

    一位当地老乡在废墟中捡起了自己的门牌——“萝卜寨村188号”,把它递给了薛景,说是给我们留个纪念,188号也许已经成为了过去,但萝卜寨人却不曾改变,在老萝卜寨村的废墟旁,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萝卜寨村,村民们自己搭建帐篷,在那一片废墟中把粮食抢出来,找个地方继续喂牲口,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