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ctv4_936
sctv4_93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95
  • 关注人气:3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决战“唐家山”

(2008-07-29 20:58:15)
标签:

绵阳记者站

绵阳站

动静

当地居民

唐家山

杂谈

分类: 512大地震

决战“唐家山”

决战“唐家山”

文/梁颖

 

    5月20日早上6点,腰酸背痛的我被马路上过往的车辆吵醒,望着周围和我一样疲惫不堪的同事们,问号在大家心中打出:“怎么没震?”

    头天夜里,台里的领导打来电话,说地震局刚发布了可能有强震的消息,让大家赶紧撤到安全地带。我们绵阳记者站的这十几号人紧急地把机器设备及简单物品搬上了车,在绵阳师范学院宽敞的校门口铺上块棉被相互挤在一起。听着车载电台滚动播放的地震消息,我们与绵阳人在不安与对远方亲人的挂念中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头昏脑胀地,还得继续跑新闻,像这样的状态从来到绵阳后就如此。绵阳作为重灾区,有许多事情可以报道、需要报道,一开始,是每天频繁的余震伴随着我们;到后来,唐家山堰塞湖来了。

    唐家山堰塞湖一个小时上涨10毫米,一天将会上涨2米,水容量达到了2亿多,它就像个大水盆悬在绵阳人头顶上,随时有倾泄而下的可能。而抢险指挥部也针对“三分之一溃坝、二分之一溃坝和全溃坝”三种不同形式制订了三种人群疏散方案,如果全溃坝绵阳将撤离72万人,一时间,紧张与不安笼罩在绵阳城上空。

    对抢险部队来说,他们的任务是争分夺秒地抢险,而对我们来说,任务就是及时发回相关报道。每一天,绵阳站的记者们按事先分工分赴各处,带回有关堰塞湖最新的情况以及当地居民的安置状况。

    有关唐家山堰塞湖的新闻已持续报道了好些天,大量的工作都做了,就等着它溃坝时我们“集中火力”全线出击了。但在火辣辣的天气中,等待却一直没有动静。天天都说“唐家山”的水在涨,但“盆”里的水始终没有倒出来。

    为了了解到第一手情况,各路同事都与相关部门、部队密切联系,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及时通知我们,并随时“不请自到”上门打探消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6月初,从各方传来的消息是越来越紧张,绵阳市沿江一线低洼处的老百姓都被转移到了安全的区域,走进被撤离了人员的村庄,我们能听到的最大声音就是自己的呼吸声,但在这种状态下,“唐家山”一直悬而未泄,这让我们除了疲于作战外,情绪上也快要处在“崩溃”的边缘。

    等到6月4日的晚上,消息传来,唐家山堰塞湖极有可能在这两天溃坝。“唐家山”终于有动静了,于是大家兵分多路,前往各处蹲点守候。

    我与搭档当天晚上的十一点赶到了江油青莲镇。如果“唐家山”溃坝,水势必将流经此地,当地居民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撤离到了安全区域。为了率先知道消息,我们赶到了驻扎在这里的武警广安支队驻地,他们负责维护整个青莲镇的安全,如果洪水泄下,他们也将第一时间知道情况。这一夜,除了站岗的战士外,其余一百多位战士和衣而睡,救生衣就放在他们身边,随时待命,我们也猫在车里呆了一晚。

    第二天,“动静”还没有来,正常的采访进行完后,当天晚上下起了雨,所有在绵阳的记者依旧按原计划进行蹲点守侯。这一晚,我们又赶往了位于青莲镇的成都军区驻滇某部舟桥团,舟桥团来了许多记者,大家都想获知最新的进展消息,用做接待的帐篷里挤满了记者,而团长和参谋长成了被大家包围的对象,他们处于作战准备状态,我们也一样。这一夜,依旧难以入睡。

    就这样不断地重复着紧张,唐家山堰塞湖还高高悬在半空,不肯下来半步,倒是把人折腾的够呛。直到6月10日,堰塞湖的泄流槽开始加大排水,流量加大,全溃坝的危险性一点点在减小,泄流洪峰也顺利通过了各个关口。

    这一天,绵阳记者站的近30位记者奔跑在各个点上抢新闻。这一天过得十分紧张。洪水虽然湍急,却平稳地通过了绵阳市,担心了近20天的绵阳人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们可以回家了,决战“唐家山”,赢了。

   “唐家山”的危险警报解除了,我们的采访报道还在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