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母爱 书写生命奇迹
文/张鲁婧
5月17日,地震后的第5天,在制片人魏炜的带领下,张鲁婧、张肖、张超、胡谦第二次挺进震中映秀。那一天依旧烈日炎炎,映秀的紧急救援还在继续,我们的心同救援人员一样——悲痛、紧急、牵挂。
这一天,我们一行5人,同第一次进入映秀一样,先乘坐冲锋舟,再徒步行走。上午10点过,我们乘坐的冲锋舟抵达了漩口,刚下船步行了几百米,部队官兵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前方山体塌方,道路中断,我们正在抢通,请等候一个小时。”没办法,我们只能等。
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位神色慌张,神情焦急的妇女。她年龄50出头,衣着不象当地村民更不象救援人员。一种新闻敏感和职业习惯让我对这位妇女产生了好奇,忍不住上前询问:
“你是要到哪去呢?” “我从贵州来,去映秀找我的儿子,他叫蒋雨航,20岁,在都汶公路收费站工作,住在映电宾馆……..”
妇女哭着回答着我们的提问。而她的眼神一直望着远处,望着那条正在抢通的生命线,望着那一座座山后的已成废墟的映秀。
第一次进入映秀时,眼睛所能及的地方是废墟一片,其中一处就是映电宾馆,而且从当地村民那我们得知,里面还压着100多人。6天了,里面还有人活着吗?我不敢去想,想了我会心痛,但我必须勇敢面对,面对我心里已有的答案——幸存几率为零。我不敢告诉蒋妈妈,我曾看到的映电宾馆的惨状,不敢告诉她您的儿子蒋雨航可能已经………
蒋妈妈很坚决,不管路途再艰险也要抵达映秀。其实,此行蒋妈妈是背她的丈夫、妹妹,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来到这里的。蒋妈妈知道路途艰险,但强大的母爱支撑着这位一天不吃不喝的妈妈在前行。
“我儿子今年过年没有回家,我要到这里来见我儿子最后一面”。
“儿子说,映秀很美,很凉快”。
“妈妈来晚了,等妈妈退休了就到映秀来陪你……”
一句句话刺痛着我们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我流泪了,制片人魏炜也躲在一旁偷偷地抹着眼泪。
我们决定在道路抢通后跟随蒋妈妈一起前行。
半个小时过去了,中断的道路还没有抢通,前方需要爆破,可是蒋妈妈已等不及,她连走带跑,翻越陡峭的山壁,趟过泥泞的山路,她在疾速向前。魏哥立刻派体力好的张肖和张超全速前进,追赶、紧跟……
坡度近80度的大山,布满荆棘的山间小路,张肖和张超快速跟随,但我们与蒋妈妈的距离还是越拉越远,她渐渐地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里。
下午1点过,在映电宾馆那片废墟旁,我们听到了蒋妈妈的呼喊声:
“蒋雨航,蒋雨航…….”
奇迹发生了,废墟里居然传来了应答!!!上海消防总队的消防官兵正在营救的人正是蒋雨航,他还活着。
这个消息太出乎意料了,蒋妈妈无比激动,在场的我们也都像重获了新生一样,激动,兴奋,喜悦,替蒋妈妈高兴。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像是演了一场电影,但它却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了这个家庭身上。母亲用爱唤来了生命的奇迹。
映秀垮塌房屋很多,但能供救援的大型器械只有一台――当地村民的吊车,所以救援难度很大。上海消防总队的官兵用手刨,用盆子盛出碎砖块,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打开生命的窗口。为了不影响蒋雨航的情绪,消防官兵只让蒋妈妈在一旁等待。
“我们和蒋雨航通了话,他状态还不错”,“我们给蒋雨航递了一瓶水”……
关于儿子的最新情况,消防官兵在不断地向蒋妈妈汇报,得到的都是好消息,但蒋妈妈还是有点坐立不安,她一直双手合十,祈祷儿子安好,祈祷儿子快点出来。
下午4点过,蒋雨航的爸爸和小姨也步行到了映秀。“蒋雨航还活着,他们正在营救”,三人抱在了一起,泪流满面。
救援在争分夺秒,一块块巨大的预制板被吊起,一块块砖块被刨出。下午6点过,消防官兵在奋战了近10个小时后,被困124个小时的蒋雨航终于成功获救。一个全身没有一点灰尘,见不到明显伤口的蒋雨航从废墟中被抬了出来。蒋妈妈扑向儿子,亲吻着儿子,把儿子抱在怀里久久不肯放手。
被褥和架空的预制板救了这个正在午休的小伙子,一家人在大难后团聚了。母亲用行动诠释着伟大的母爱,让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个124小时的生命奇迹。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坚强的儿子,她是一位伟大的妈妈,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家。
后来我们得知,蒋雨航在成都住院期间,蒋妈妈去做了义工。现在的蒋雨航已经回到贵州,并成为了贵州凯里市火炬传递的火炬手。他还对妈妈说:“我要回到映秀和那里的老百姓一起重建家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