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闻频道,我们还缺些什么?
文/张凯培
最近在病床上躺了几天,无聊,从早到晚拿着遥控器不停换频道。虽然搜寻的大都是新闻类节目,但实在惭愧,在自己捧着饭碗的SCTV-4,停留的时间不是太长;看的最多的还是央视、东方卫视,还有湖南卫视。
SCTV-4,集团内部称谓、自己名片上印的不都是新闻资讯频道吗?可想看新闻的我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从下午5点到夜里12点,7个小时的直播,量实在是大。可看性有了(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就说明问题),必看性缺了点。在有信息恐慌症的今天,如果只看我们SCTV-4,难以解馋。
当初频道的栏目设置,想的是都能涵盖。《新闻现场》的身边事,《全天报道》的政策事,《晚报十点半》、《现场快报》和《看世界》的天下事,《娱乐现场》的文艺事,还有《750大搜索》、《特别十点》能装进任何事。想看新闻,就来SCTV-4吧!
两年过去了,在成都地区收视份额第一的目标我们实现了,可较之我们心中的形象目标却出现了偏差。
一、现象
内部同质化严重。电视是标准的眼球经济,于是各栏目选题标准也都停留在什么扯眼球就选什么播什么。《新闻现场》就不说了,因为民生也好,公共也罢,范畴太大,装什么都不为过。至于策划性的选题因对其收视表现心中没底而越来越没人碰,这里就不去说它了。来看看其它栏目吧,这些栏目的定位现在大都已经让步了。
《全天报道》时不时会让人生气。这个已经有14年历史的时政栏目,现在从制片人到记者似乎都憋着劲争做《新闻现场》第四版块,平均每天要和《新闻现场》重复三四条(可惜了那些记者、车辆和设备咯),自己把自己当鸡肋,结果几头不讨好。没题材吗?那么多的方针政策需要解读,那么多的行业动态需要找出和百姓的关联!
《特别十点》成了法制专栏倒还说得过去,可《750大搜索》也将之作为法宝,这几个月的收视表现的确很抢眼,但这似乎也成了唯一的办法。网络上的非主流热点,现在是看不到了。其实这两者不矛盾呀,每天告诉我一点点我就很知足了。
《晚报十点半》、《现场快报》和《看世界》,软字当先,大事鲜涉及,趣事一大堆。蛮热闹、蛮好看,可就是品种单一,消遣可以,获得资讯就难以满足。
这种全频道的风格统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收视率在那儿摆着,谁叫咱眼下的大多数观众就好这一口。
二、原因
小崔名言:收视率乃万恶之源。被逼的,看到一条条节目,我们不说已经将之换算成了自己月底的收入,起码已经在默算第二天反映出来的收视表现了。好看,不好看,似乎成了心底最主要的标尺。有效传播的目的达到了,可有效传播的内容就窄了点。
三、影响
从各个栏目讲,管它白猫黑猫,收视率最重要,无可厚非。但就频道而言,内部同质让整晚内容的节奏显得单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整体形象与频道定位不符,内容不够全,档次不够高,形式不够多样。从而造成我们的观众年龄层、收入层单一。赢得了单个的收视率,可能会输掉整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果进而影响到频道整体品相,附加值提不高,将来就难以卖到更好的价钱了。
四、对策
1、统一思想。我们SCTV-4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是希望SCTV-4成为中国西部电视新闻NO.1。目前,我们要做的是重塑员工的从业责任和骄傲,真实、及时、全面的报道新闻,做四川最具权威收视第一的电视新闻频道。
2、战线调整。《630新闻现场》100分钟,目前市值3600多万,对频道整体收视和形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从18:10到18:30这20分钟,象个鸡肋,由于没有广告,这个时段每天平均要消耗6、7条稿件(且都是比较“渣”的稿件,它们的存在会稀释对《新闻现场》的印象分)。虽然这个时段起到了较好的平台作用,2007年四季度18:10到18:29的时段平均收视率为1.693,但毕竟只赚了吆喝没赚到钱,更别说投入的人力物力了。
眼下的问题是,要用什么节目来填充这个时段,而且还要稳住这个平台。看看之前的《现场快报》表现如何:2007年四季度18:00到18:09的时段平均收视率为1.235,绝对数少了点,但其时间早、成本低,且目前的这档《现场快报》占有了前所未有的节目资源:自采新闻的预告版、收录的国际国内新闻、《娱乐现场》的精华部分,可以说比《晚报十点半》更具优势。没有理由怀疑其为《630新闻现场》搭建收视平台的能力。更何况将目前的《现场快报》延长到18:30,形成一个40分钟的板块,其间的广告植入量起码可以在现在1组的情况下再增加两组。
对于《630新闻现场》来说,减少20分钟净节目,起码可以节约三组记者的人力物力,而且时间浓缩非但不会影响广告量,反而会使绝对收视率增长,更加稳固其品牌形象。
3、明确定位。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频道定位。我们究竟是要做收视表现第一的频道,还是要做收视表现第一的新闻资讯频道。这个第一我们能保持多久?靠什么保持?我们是靠做“最软最有趣的新闻”,还是靠做“最全、最快、最权威的新闻”?
最快:我们现在做得还可以;最全:国际国内、文化体育、主流和非主流热点,是我们的短板;最权威: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至于评论,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可以借别人的力,引用其它媒体的评述也是自己观点的表达。
如果频道定位明确了,对栏目就好要求了。
先说《晚报十点半》、《现场快报》和《看世界》,只要坚守其最全最快的新闻荟萃的定位,就能够弥补频道的短板,提升频道形象。这就要求制片人和导播在每天选节目时,首先考虑的是观众看完这档节目是否能了解当天的大事,至于现在主打的趣闻轶事还是要合理地分布在节目的线性中,增强收视趣味。
《全天报道》这个栏目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其定位非常明确,将时政做好看是不容易,但这是频道必需的,总得有人做。所以,拜托《全天报道》的各位,要有自己的特色,总不能让岗位来适应你们吧。
《750大搜索》就这么几个人,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不容易了。但就节目来说,这种“转型”太彻底了,法制类故事您先说着,能不能再多加点原有的幽默轻松,告诉我现在网络上的热点是什么。
想到哪儿就说道哪儿,说不好就当我瞎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