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记者手记 |
凌晨两点三十分,我又刷新了一下我们的线索系统。办公室里,有几个同事在写稿,外面,还有几个同事边吃宵夜边蹲点。又是一个夜班,下着雨,天气真冷。
刘炯突然问,今天星期几,大家都答不上来,只有老吴接话说,今天星期三。也难怪老吴,他的老婆孩子都在内江,一般到了周末,才会上来看他,想来老吴是掰着指头在数日期吧。
当记者的,的确另类。而所谓另类,不是指新潮,是指跟正常人都不一样。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但你要问新闻资讯频道几档节目的播出时间,绝对每个人都倒背如流。记者中最最另类的又要数50多岁的老宋老师。前两天受了风,左脸神经瘫痪,他上午去医院输液,下午刚拔下针头就拿上话筒去采访。不知道的,以为他是想当典型,树新风,知道的,就不会太意外,如果非要逼问点什么感想之类的,老宋老师也只有一句话:“我闲不住”。我相信这是句大实话,如果你不爱这一行,是过不惯这种另类生活的,曾经带过一个来实习的小姑娘,没过多久,她就跟我说,如果没有周末,那生活还有什么盼头,整天奔波,实在太辛苦,后来不过两个月,她就离开了。以前读书的时候,只知道白岩松说的“痛并快乐着”很流行,现在想来,的确,这句话实在熨贴。
记者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职业,时空和角色的交叉转换常常让我体验到不同的生活状态。曾经有一天,我上午去采访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在金碧辉煌的酒店,大家关心的话题是11个区域怎样来合作;那天下午,我接到的第二个采访任务是在一个小区里,楼上漏水导致楼下的住户水漫金山,大家关心的是漏水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记者这份职业就像是给你穿上了一件隐形的外衣,你可以站在城市的每个角度每个层面去观察和体会各种各样的生活,然后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告诉人们。而不可避免的,一些关于生命的体验一定会刻骨铭心。刚刚当记者才半年那会儿,去采访一个跳楼事件,我亲眼看着一个40多岁的男人从17楼跳下来,不过几秒钟的时间,却是一个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像这样的经历,我的同事们都有过,所以,我们常常会对自己说,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别人的生命。
更多的时候,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是感动和温暖。同事陈春睿有次收到一个从陕西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包还沾着泥土的生花生,信里大概意思是说感谢记者的帮助,看名字地址,陈春睿想了一阵子才记起,寄花生的人曾经到成都来寻亲,他只是采访过这条新闻。我们分享了这包生花生,也分享了感动和温暖。
写到这儿的时候,我在想给我这篇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散文”取个什么名字,突然就想起了许巍的专辑名称《在路上》,我在路上,我们的栏目在路上,我们的频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