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山西平遥古城(一四三)

(2010-03-30 08:32:53)
标签:

网络文魁

游览

山西平遥古城

钱庄

钱肆

钱铺

游记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走近山西平遥古城(一四三)
    平遥古城“钱庄”介绍。钱庄早期叫钱肆、钱铺。在清末以前,山西一直叫钱铺,是从事银钱货币兑换的商业性组织。它用银两购进铜钱,除收入银两兑出铜钱外,还囤积铜钱,做钱盘生意,以及为商民保管铜钱。在兑换,保管中,为减少客户清点、搬运铜钱的麻烦,方便客户,大约在乾隆年间,开始签发钱帖,俗称钱票,凭帖取钱。由于钱铺信誉较好,钱帖可相互转让,在市面流通,具有信用货币的作用。
    平遥城内钱铺始于何年无考。乾隆二十三年(1758),平遥重修金井楼碑记中已有公义钱铺,涌泉钱铺、大顺钱铺捐款的记载。本城钱铺开始以商号兼营者居多,发展中逐渐成为专营。资本有独资、合资之分。资本少则几百、多则数千两白银。咸丰、同治年间,一些大钱铺亦经营存款、放款业务-放款利息,分标息,月息两种。标息称为满加利,即平息,每千两放款利银60两—70两,月息通常5厘左右。同治八年(1869),由票号业起家的协同庆大掌柜刘庆和兄弟,合伙投资在县城南大街成立复兴公和记钱铺。
    光绪三年(1877),晋省大旱,官商赈灾,城内钱行共捐银9270两,捐钱2500千文。由此可见,当时钱行已成为仅次于票号与当行的第三大金融势力。光绪中期,时局稳定,本城钱铺迅速发展。其中以达蒲李家所设的日升达、日升通、日升裕、日升厚四大钱铺名声最著。四大钱铺遥相呼应,相互支持,一度操纵钱业市面,称雄一方:日升裕在商业重镇汉口还设有分号,把钱业触角伸向中南,其余如:晋泰昌,兴隆信,协同泰、新和厚、复兴公,宝兴长、水裕成,永庆魁、永泰昌、洪福祥等钱铺各显神通。
    清末民初,随着时局动荡,本城钱铺开始衰败:民国8年(1919),山西省银行成立,钱铺被迫中止兑换业务,开始把存款,放款,汇兑等作为业务重点,但状况已大不如从前。民国19年(1930),本城钱铺为维护共同利益,在城内东大街设立钱业公会,后迁至东圪垛街。
    民国21年(1932),经营时间长达109年的日升昌票号难以为继,部分伙友合伙在其旧址后院开设日升昌钱庄,设分号于北平、天津两地。同年,平遥钱业救济金融合作社,发放临时银圆券,壹圆票面印有“日升昌代兑”字样。
    民国24年(1935),本县有9家钱庄,资本及附本总额为6.15万元(法币),吸收存款126.54万元,放款117.92万元,全年汇出217.75万元,汇人216.68万元,发放4.9万元,只相当于过去一家普通票号的业务。抗战期间,本城钱庄业务萧条,形同虚设。
    民国34年(1945),抗战胜利,钱业开始复苏。次年,钱庄计有日升昌、祟丰厚,恒裕晋、永盛庆、厚德庆、永和兴、丰福祥、恒胜庆、兴隆信、厚德恒等。民国37年(1948),县城内仍有钱庄6家。同年7月,平遥解放,钱庄不复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