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贡院印象(三)

(2009-05-23 00:05:23)
标签:

网络文魁

游览

广东贡院

明远楼

游记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广东贡院印象(三)

广东贡院红楼(明远楼)

广东贡院是两广举行乡试,考选举人的试场(相当于今天的大学)。今天提及的广东贡院,多指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84)所建贡院。而广东贡院自宋代就已有之,共历宋、元、明、清四朝,历史常达600余年。

历代记载广东贡院的史籍并不多,明清时期渐为增多,最详细的是清光绪年修的《广州府志》。《广州府志》载,广东贡院最早建于宋淳佑七年(1248),“在城东北二里”。这一记载相当简要,贡院当时的状况和科举情形都无法探询。

元朝时,贡院毁于战火。明朝广东的乡试始于洪武四年(1371),但洪武、永乐年间,广东一直没有贡院,一直暂借光孝寺之地,在此设立负责科举考试的棘官署,号舍全部为搭建的帐篷。直到宣德元年(1426),巡查史金濂等才择地城内大石街,越秀山麓西竺寺故址上建了新的贡院。正德二年(1507),全省在此考试的人有1200人,以后增加到3000余人。后来由于人数增加,该贡院多次重修扩建,但终因朝廷更替,在政权之争的战火中被夷为平地。

由于贡院被毁,清初顺治八年(1651)的乡试也是暂于光孝寺进行。之后,乡试地点迁到藩属所在地,康熙三年(1664),又迁到位于新城的旧总兵府。当时,清政府以“崇文重士为急务”,而广东还没有求贤之地的贡院,重建贡院之事提上议事日程。

当时,广东巡抚李世桢与藩臬司道及绅士商议认为,明朝广东贡院旧址“畚锸伤脉,玉盘既缺,灵气泄尽,不可仍也”,即因为清朝平藩王的军队打至广州后,曾在贡院旧址建起了营房,这便伤了地脉和贡院之体,人才不可复得培养。于是,在城东南隅的承恩里寻得一块宽敞之地,即今天的省博物馆所在地,认为这里“有郁葱佳气聚焉,卜云既吉。”随后,制府吴公、藩臬司道共同筹资,购置材料,由惠州魏郡丞府学潘教授负责建设,于癸亥年922日动工,康熙二十三(1684)年729日竣工。

这座贡院规模宏伟,“广五十丈,袤73丈有尺”。中轴线上有大门、仪门、明远楼、至公堂、戒慎堂、聚奎堂及后门,东西两侧排有号舍5000间。《广州府志》记载,大门左右为学始者点名和府县休憩之地;大门至屏墙的开阔地带为考生点名的地方;聚奎堂为主考署,左右有厅房为寝兴之室;明远楼为监考登高眺望考场的主要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