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石古刹资寿寺印象(二)

(2008-12-02 00:12:02)
标签:

网络文魁

纪实

彩塑

古刹

殿宇

全寺

傅山

资寿寺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灵石古刹资寿寺印象(二)

据现存的碑文记载,资寿寺创建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所谓者,供给、赐予也。据说宋代寺中香火较为兴盛,每日朝钟暮鼓过堂上殿的僧徒,多达20余人。金代末年,寺院因周围林木失火而致毁。随之,众僧各奔东西,香火断绝。

相传,元泰定元年1324年),一个名叫法海的远道僧人,往绵山抱佛寺访友路过此地,目击寺院坍塌,很是惋惜,遂留脚有日,在邻近几十个村舍,持钵沿门讲念经佛,意在激发当地村民复建寺院的志向。如此一举,甚为奏效。不日周围的乡绅、商号、村民等,纷纷捐助银两、财物,于泰定三年(1326)动工重建寺宇。至明正德十六年(1521)又兴工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补完善,只是香火不及从前。好在后来的朝代里,虽屡有战乱,但寺院和佛像的损坏程度不大。

现存建筑均为明代重修,总占地面积达17000余平方米。古刹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殿宇巍峨,飞檐四挑,楼阁高耸,亭台林立。顶部三色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壮观。资寿寺以其雄伟的建筑和高超的艺术载入了《中国名胜辞典》,被列为山西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刹主体建筑896平方米,以仪门的屏蔽砖雕壁墙(即照壁)为中轴。入门有一条长达二十余米的砖砌围廊引道,由低而高渐次伸往院落。妙在这仪门的设置也颇有几分气势,其建制为两层楼式构造,主要精工于上层。顶部灰色脊兽.瓦挂青兽,四面飞檐,周围八柱支撑,形成回廊式样。登临鸟瞰,可一览全寺景况。

  资寿寺院殿庙宇分设前后两院。

  前院亦称外院,主要建有天王殿。落脚于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殿的匾额,由傅山先生题写的书匾山林野趣四个黑底金字,给人一种铜浇铁铸、雄伟挺拔的印象。据说,这是当年傅山先生应邀在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两渡何家讲学期间,慕名游览该寺所题。殿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后开门,可入后院,殿宇两侧设有四尊天王塑像,其身高均在三米左右。人物面部生动饱满,造型魁梧逼真,富有古代武士坚强有力的形象特征。

  后院较为宽敞,在正中的平台上,坐落着大雄雷音宝殿,与天王殿遥相呼应。这是全寺的主殿。门额悬有一块书写万德巍巍的横匾。笔迹柔中有刚,潇洒自如,为民国12年修补殿宇时,由当地文人所书刻。殿阁三间,内设佛主释迎牟尼的三身塑像。殿内两端配有弥勒佛殿和药师殿各三间 ,平台下面的东西两厢廊分别配有弥陀佛殿、三大士殿和地藏王殿、二廊殿,殿阔各为三间。其次,在两院间隔的左右上方,设立有钟、鼓二楼。

如从前院步入后院,会明显地看到,古人在设置这组建筑时,处处都讲究方位和构造的对称,就连院内四座小巧玲珑的碑亭,也是对称分布的。可见,该寺建筑的组合,主要吸取了我国传统美学对称的特点。

移步观览后院各殿宇的彩塑、绘雕、构制,各有其妙,且较为完善。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比较它们,以主殿、药师殿、三大士殿的珍藏最具魅力。

一是三大士殿的彩塑。在观音像及周围大小不等的十八尊罗汉,尊尊体型优美,神情逼真,色彩清淡朴实,花纹自然得体,可称之为全寺现存七十九尊彩塑之最。他们有的合十沉思,有的淡然静坐,有的怒目叱咤,有的谈笑风生……真是惟妙惟肖,极富神韵,突破了古代彩塑中千篇一律趋于雷同的模式,不愧为我国现存明代彩塑中的珍品。

资寿寺十八尊彩塑罗汉,不仅从色彩上、形体上给人以美感,而且人物个性鲜明。古代的艺术匠师们在塑造形象时,将生活真实融入艺术创作,塑造出了极富生命本色的佛教人物形象,罗汉们或长或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喜或忧,都在无声的表达着一种人性化的喜、怒、哀、乐。凝视这些栩栩如生的罗汉,仿佛能感触到它们的体温,聆听到他们诵经论道的声音。而他们的脸型相貌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地方特征,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看出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当地百姓为原型。
    1993329日,三大士殿的十八罗汉明代彩塑,在流落海外六年之后,由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以重金购得并无偿地捐赠回大陆。使之得以重塑金身,再现佛容。更使得灵石古刹资寿寺的声名大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