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石王家大院轶事(八)

(2008-11-28 00:11:28)
标签:

网络文魁

纪实

灵石王家大院

轶事

猴子捞月

高家崖

旅游

分类: 人文历史
  相传红门堡有一幢妖怪院,可那妖怪却是善良而又可爱。是蒲松龄的笔魂曾游荡至此?还是这妖怪曾受过蒲松龄调教?看来这人妖之间许多事确是从古到今就很难说得清的。
  至于王家大院的高家崖建筑群,据说是王家第17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二人在外先经商后做官时,将银钱寄回介休票号,由管家用其利息,从嘉庆元年起,历时16年方才修建完成的。高家崖和红门堡相同的都是因地制宜,筑在黄土高坡之上,不同的是它不再是字结构,而是在高低错落间,院中有院,门中有门,正院偏院,幽曲回环;前院后院,尊卑有序;有暗道可以应急,立四门更显气势;南北特色兼具,实用而又美观。尤其出类拔萃的是这里木雕、石雕、砖雕和各种门窗独特的设计造型,它给建筑学、民居学、民俗学和许多历史学家、工艺美术家不知提供了多少可资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资料。此处南门内垂花门头的匾额,上书自一山川四字,很足以表明当初主人的心态而任人玩味并感慨。
  高家崖有一处围院,按说这也只是座普通的保镖院而已,它顺北堡墙制高线三进排列,居高临下,完全有利于护卫主人、主院,它之所以称为围院,是因为这排院落将整体建筑从关要处围了起来,是所谓以院代墙。可许多文化人还是由此而联想到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否在这样的高墙深院之内,也是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呢?这个在中国大地上独处一隅的乡间围院,确令许多人为之反复吟哦。
  据说前几年有一南方商人来这里游览时,感叹不已之际,竟向当时住在书塾院的一位老太太提出,愿以一部东风汽车交换该院门上那副精美异常的石雕门框,甚至不惜价钱再高些购得。可是这位目不识丁的老人却一口拒绝,坚持钱再多也不卖。不知那商人在尴尬离去之际是否由此知道,虽说金钱万能,可世界上还是有钱买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尽管他们还穷,他们却从不无原则地趋利,据说这位老人在后来县乡领导动员她搬迁时,她和众邻居一样,心满意足地接受了有限的搬迁费用,而走出这座她曾经生活在其中几十年的高家崖堡门。
  王家大院浩大的住宅工程,从清朝初期到中后期几乎一直没有间断,一宗又一宗,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有的工匠差不多一生为此劳作,甚至还有的以子孙相继。天长日久,人们对富豪人家的诸多行径作派自然会有看法,由此也就难免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说法。就如高家崖东院的两块砖雕,一块是猴子捞月,另一块是兔衔灵芝。本来在农耕社会中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这同犀牛望月寒宫玉兔等等一样,是很一般的内容。可是有人从另一角度演绎,把它解释为“猴子捞月一场空”兔子尾巴长不了,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因为王家到后来毕竟是衰败了的,但是我们完全还可以设想,在漫长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架椽铺瓦上大梁挖地洞等等都难免也会有人伤残甚至死亡,个中情由,后人自难知晓其细末。而由此可能带来的恩恩怨怨,也许就牵动儿孙后代,也许还涉及社会政治,正常的也许成为不正常,不正常的或许又成为正常,说清的也许就还是说不清,说不清的或许还有人能说清。那么,一切的一切,就还是留给岁月吧,悠悠岁月,滚滚浪花,历史的长河,自会有所积淀,自会有人评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