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王家大院轶事(七)
(2008-11-27 08:11:27)
标签:
网络文魁纪实建筑群院落王家大院主道高家崖红门堡旅游 |
分类: 人文历史 |
灵石王家大院,不知内情的人多以为不过是一处或一组院落罢了,其实它岂止一处或一组!除1996年第一批修复并于1997年8月18日正式开放的一万多平方米的高家崖建筑群和1998年8月18日再行开放的近两万平方米的红门堡建筑群外,还有东院、西院、怀永图院、义安院、铁裹门院、拱极堡建筑群,以及前面提到的最早的拥翠巷、锁瑞巷和稍后的钟灵巷等。至于住宅之外的当铺院和五座祠堂院,自当别计。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也已达4.5万平方米。人们通常说的“王家大院二百年”主要是指首批开放、已经为人们熟知的高家崖建筑群而言。至于其他院落,多建于乾隆、康熙。有的或许更早,但多废圮或改建。
王家从经商发迹以来,就开始营造其住宅了,其中庞大宏伟面积达22000平方米的是建于乾隆年间的红门堡。红门堡本名恒贞堡。“恒贞”二字寓意为何? 有人说这种在当年普遍受到赞美的“贞操贞节”,不过是封建社会男权主义者强加在妇女头上的一种圣洁的光环;有人却立即辩解,说这个“贞”是对国家、对君王、对礼教、对先祖的忠贞,且强调持之以“恒”。我们大可不必为此争论,只因为多少年来,村里人(就连王家人在内)也早已据其堡门为朱红颜色而称其为红门堡了。那么为什么又不叫“朱门”而叫“红门”呢?是否有意无意间在回避更多的人对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的联系?那就不得而知了。
红门堡是一组全封闭城堡式的建筑群,堡门高大,堡墙坚固,其总体造型倚山就势,由低而高,从高空看,既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一条龙的造型。说它是“王”字,是说它一座座紧密相连的院落,整整齐齐,横竖有序,把家族姓氏以建筑的形式按笔划牢牢地“写”在大地之上,让其屹立永久,这几乎是一种必欲天下尽属我的“王”者思路了。
至于龙的附会,村人代代相传就更有讲究,都说那高高扬起而又红彤彤的堡门就是龙头。都说最低层一排房院(当地称“底甲”)东西两头的那两眼水井就是龙眼。都说堡内横贯南北前俯后仰的那条主道就是龙身。都说这条村道上用河卵石铺成的路面就是龙鳞。都说主道两旁、各排院落(即所谓“顶甲”、“三甲”、“二甲”)间的各条小巷就是龙爪。还说当年堡后那株郁郁苍苍、峭然耸立的柏树就是龙尾。说的有板有眼。龙的传人,都愿附会于龙,何况当年的王家作为名门望族,势众人多,祖业兴旺,一时间又真还像巨龙飞舞升腾似的。那时候高悬堡门上的牌匾,其赫然耀目的四个大字“阖堡同宗”,岂止仅仅隐喻一个“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