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谷曹家大院印象(二)

(2008-10-16 08:10:16)
标签:

网络文魁

甬道

中门

内宅

正门

阎锡山

太谷

旅游

分类: 旅行随笔

太谷曹家大院印象(二)

    在后来的岁月里,第十七代曹兆远的七子中,只有第五个儿子曹士义的“德善堂”一支独秀,然而第十八代的曹士义虽然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从大哥曹士清一门中过继了一个儿子曹凤翔,即太谷北洸曹氏第十九代,曹凤翔有三个儿子,于是一个儿子一堂,又添三堂:承德堂、承善堂、承业堂。这三堂合称“三多堂”,“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又许多年过去,三多堂这一支日渐兴隆,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曹家其他各支相继衰落,而三多堂一支在各地开设的独资或者合资的商号400余家,占曹家总商号的三分之二,资金达到600余万两白银,占曹家总资金的二分之一。

三多堂正面开有两个大门。太谷城乡昔日的富户修建楼宅大院,一般也开设两个大门,多是一个拱形,走人,一个距形,走车、走轿。而三多堂两座正门都是拱形,并不分走人走车走轿。30米长的廊檐斗拱,12根大红漆木柱支撑,雕梁画栋把两座大门罩在其中,每逢喜庆的日子,一盏盏大红宫灯高悬其间,一派喜气洋洋。

走进大门,就是当年的正门院,正门院与主院相对。南房过去是中药房,收购珍贵药材,为曹家上上下下一家老小看病、配药,也对外营业,服务氏族宗亲,同乡邻里。东西两厢为三多堂总号的账房,所以这个院子也叫作账房院。三多堂商业经营鼎盛的时候,这里控制着全国、甚至海外的400多座商号几千万两白银的流水。

穿过这座院子,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甬道,甬道长66米,宽近5米,用石条铺砌而成,这条甬道将三多堂大院一分为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甬道南面是外宅,分别为账房院,厨房院,书房,小戏台院,正门院,东门院。甬道北面是内宅,是三多堂大院的主体建筑,由东西并列,各自独立,又互相连属的三座穿堂深宅楼院组成。

这条把三多堂内宅和外宅一分为二的甬道,表现了封建社会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生活现实。宋代司马光在他的《居家杂仪》里就规定:“令仆子非有警急修葺,不得入中门。妇女婢妾无故不得出中门。只令铃下小童通传内外。”他的《涑水家仪》写道:“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男子夜行以烛。妇人有故出中门,必掩其面。”在这样的深宅之中,客厅一般都设在外院,男客来,主人在外院接待,能进内宅的外人很少。陈衡哲女士谈到的“内房也任人参观”已是近代的事了。对于这种内外宅划分如此明确的建筑格局,陈志华教授认为:“固然因为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更重要的却是为了对付妇女,维护‘家声’。……当年的妇女,即使在主院里也不是自由的。能进主院的外人很少,偶然来一两位亲近的男客,也只能到前堂。这时候妇女必须回避到后堂而不能碰面。”“失节事极大,就因为它不是妇女个人的事,而是宗族的事,关系到封建家长制的父权基础。”

    在甬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大门。东边的大门是拱形大门,人们习惯称之为“吉利门”,开门出去就是东街。这座门常年紧闭,只有闺女回娘家,车轿从这座门进三多堂,而不用经过外宅。还有曹家发丧也走这座大门。再有就是嫁丫环的时候,丫环的花轿也走这座门。到了1920年,曹家有了小汽车以后,走东门,比走正门方便,曹家将东门改口叫作“小汽车门”。

曹家在外经商,与大千世界接触,打破了家乡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他们开当地风气之先,不光在大院里安了电灯电话,到了1920年,三多堂的曹师宪从天津买了一辆美国制造的小汽车,并雇有司机一人。据说当时作为山西督军的阎锡山得知后分外眼红,曹家也乐得顺水人情,便借给阎锡山使用,直到破损后又送还曹家。1938年日军侵占太谷后,武装包围三多堂,将财物抢劫一空,这辆汽车也被抢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