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曹家大院印象(三)

标签:
网络文魁太谷曹家大院楼宅戏台蒋梦麟随笔旅游 |
分类: 旅行随笔 |
甬道的另一端是西门,西门是个距形门,门比东门小,直通花园,现在花园没有了,也不临街,所以终日关着。门上也有一个门楼,是神祖阁,供奉着祖先的画像。整整齐齐地陈列着:推车,砂锅,打狗棍,扁担,石磨,豆腐筐六件起家时用过的物品,桌上摆放着香炉、长香、油灯、烛台。每逢春秋两季,曹家长辈率领儿孙和一些商号的掌柜、伙计开阁祭祖。仪式过后,由东家和掌柜一起动手磨豆腐,铭记祖先创业的艰辛,教育后辈子孙承继祖业,发奋图强。在神祖阁的门楼上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推车扁担开创三泰商号。”下联是:“三泰商号经营推车扁担。”横批:“饮水思源。”旧日的三多堂,每夜十点,第一声炮响,随即内外各院门户紧紧关闭。午夜十二点,第二声炮响,堡门上锁,即使有曹姓子弟被关在了门外,没有掌门人放话,大门天亮之前绝不会再开,也只有去找个方便的地方过夜熬到天亮再说了。
这座戏台院没有戏的日子多,唱戏的日子少。平时这座院子是三多堂子弟的书房院。三多堂的子弟就在这里接受文化教育,教师多是请那些从大商号退下来的大掌柜担任。
曹氏子弟所学功课主要有四门,一是背书,二是写仿,三是珠算,四学写书信。
1934年现代教育家蒋梦麟应曹家主人邀请到三多堂做客,在三多堂的大事记,还记着那一年在楼宅院宴请蒋梦麟。在后来蒋梦麟的记述里写道:曹家故步自封,子弟又不接受新教育,也是导致曹家没落的一个原因。
这三座相连的楼宅大院和两处偏院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东院是曹家四门流青堂所建,中院是曹家五门三多堂所建,西院是曹家七门五桂堂所建。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四门和七门的后人将这两处院子卖给了三多堂,又经过了三多堂几次的彩绘修缮,才成为今天三多堂的格局。有趣的是,这三座楼宅大院虽然出自不同主人之手,但结构布局却是如出一辙,可见曹氏一族族人的审美趣味与伦理价值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