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小利/文
学业有成,是人生之幸事;但婚姻无着,着实让人心烦。近日,刚刚学成归来的女博士王丽(化名),因为辞职未获批准,将安徽财经大学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在蚌埠找不到爱情,请求法院做出判决。
辞职的理由有千万条,但因找不到爱情愤而辞职的,女博士王丽很可能是国内第一人。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王丽的为人处事应该是相当理性的,但从王丽辞职的理由来说,我不得不说王丽这次真的是为爱冲动了。
我实在想不通,寻找个人幸福跟母校有什么关系,难道母校培养你成才后,还要帮你找一个人生伴侣不成。几年前,王丽在母校安徽财经大学的支助下攻读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学成归来后,因为找不到爱情向母校辞职未获批准,愤而将母校高尚法庭。在许多人看来,将自己找不到爱情的责任推到母校身上实在有点太牵强。
在辞职信中,王丽写道:“我今年30岁了,至今未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蚌埠是个发展中的城市,社会氛围和我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我很希望能改变一下环境,也许能解决‘找不到爱情’这一棘手问题。”
作为高学历剩女,王丽因找不到爱情而心急如焚可以理解。在感情上,据说高学历是一个天然的“绊脚石”,高处不胜寒,高学历女性想必有更多的体会。类似的段子也不断在手机上流传: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赵敏,研究生是黄蓉,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更可怕,是东方不败!

“谁让我们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学业,等回过头来想找另一半时,已经是蔫了的花儿没人要了。”这句话正好诠释了王丽此时的心境。其实不只是王丽,在择偶的问题上,大多数女研究生都面临源于年龄和学历的尴尬。
从王丽的辞职信中可以看出,王丽将自己找不到爱情的原因归结于生活地域、社会氛围等限制,显然她从没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都知道,爱情是不分地域、学历的,爱情就像上厕所一样,谁都逃不过,很普遍,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很美好。
当前,像王丽这样的高学历女性,在婚姻市场上行情不好,不仅仅是年龄和学历的问题,其实在纯粹年龄背后隐藏着我们的择偶观念。这些择偶观念源于传统社会的伦理文化,也就说,虽然在主流文化和社会建制中,基本上达到了男女平等,但是,隐于人们内心观念之中,成为血液一部分的亚文化和潜规则中,依然是男强女弱的择偶标准。
一方面,女性不愿意“下嫁”比自己学历低的男性,从而人为地设置了学历壁垒,提高了自己的择偶门槛;另一方面,男性也不愿意“高攀”比自己学历高的女性为伴侣,从而降低了供给弹性。很多时候,所谓的剩男剩女就是这样产生的。
最后奉劝全天下所有的高学历女性,不要迷恋自己的学历,要学会及时抓住自己身边的幸福,勇敢争取自己的爱情。
想与廖小利互动请点击关注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朋友可收听廖小利腾讯微博 http://t.qq.com/lxl19781208
廖小利严正声明:
新浪原创独家稿件,媒体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专栏约稿、软文推广、广告合作、娱乐策划、艺人宣传、情感倾诉请联系本人:QQ:656012717(注明博客)邮箱:lxlxyc@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