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小利/文
21日凌晨,在文化路新路村路段,青年男子王超出车祸后双腿严重受伤躺在路边,一名过路的轿车司机发现后载着附近一家加油站员工返回现场一同报警。昨日,受伤男青年的父亲表示,想找到救人的司机说声感谢!
在当前摔倒老人无人敢扶的氛围下,武汉司机的出手相救无疑让人们看到了道德的曙光。我们知道,时下救人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运气,运气不好的好,有可能做了好事还被反咬一口。
从南京彭宇案中的那个老太太,到济南这个聪明过头的老人,他们犹如农夫救助的那条蛇反咬一口,不仅让当事人心寒,更让社会道德底线一再沉沦。这种来自“平常人的恶”看上去虽不显眼,危害却不容小视,社会也为他们付出巨大的道德成本。

我们虽然大力倡导见义勇为,但在道德和法律博弈中,却让全社会出现了“如果没有监控视频和目击证人,就不敢做好事”的窘境。武汉司机无疑是个聪明的人,他在救人的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自己。
不过在一个以扶危济困、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国度里,实施救人还要先去找证人,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我们假设,伤者情况非常危急,根本等不及你去找证人,等你找来了证人,伤者也许早已丧命或者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再一个,如果万一一时找不到证人,那该怎么办呢?是不是为了保险起见而绕道而走呢?如果没有时间跟精力,对于举手之劳的帮助估计都没有人敢去做!这又是谁的悲哀呢?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曾经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恻隐之心是人的本能,当看到别人陷入困境主动出手相助,这应该是人之常情、社会常态。
我们赞赏武汉司机救人的勇气和智慧,但我们不希望看到“载证人救人”成为社会的常态。我们希望看到,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救人者可以毫无顾忌地救人,雷锋精神重新闪耀神州大地。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颗道德的种子,都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知,但如何让种子发芽并茁壮成长,要靠整个社会的氛围,更需要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护航”。让救人者解除后顾之忧,扶危济困就会巍然成风。
想与廖小利互动请点击关注微博
廖小利严正声明:
新浪原创独家稿件,媒体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专栏约稿、软文推广、广告合作、娱乐策划、艺人宣传、情感倾诉请联系本人:QQ:656012717(注明博客)邮箱:lxlxyc@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