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根细拐杖,撑起患病躯,谭定才为学生读课文
廖小利/文
2011年10月8日清晨7点多,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的姜家湾教学点办公室,代课老师谭定才拄着双拐,慢慢点燃一团纸,引着炉子里的干柴,架上铁壶,为学生烧开水。这个集办公、休息、厨房于一体的房间里,顿时烟雾弥漫,熏得让人泪水打转。
相信很多人在电视上都看到这样的画面,偏远的山区、破烂不堪的教室、冷冷清清的校园、衣衫褴褛的学生、两鬓斑白的教师……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山区教育。显然,在人人向往拿高薪、坐豪车的时代里,几乎没人愿意呆在山区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简陋的学园,快乐的孩子,谭定才是真正的核心
但是山区不能没有教师,因为山区还有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正因为如此,一群特殊的教师站到了山区教育的三尺讲台上,他们当中有的一站就是几十年。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代课教师。由于没有编制,他们只能拿着可怜的薪水,却要干着超负荷的工作。
湖北代课教师谭定才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谭定才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回到家里种田。1983年,由于村小缺老师,山高路远,外边的老师都不愿来,这一年谭定才以一名代课教师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他的月工资从当初的39元、120元到现在的500元,常常是入不敷出。山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成了谭定才永远的牵挂,不管是在病床上还是在家里。
2005年,谭定才从自家平台上摔下,导致下肢瘫痪。因经济拮据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发了骨髓炎,并引发了皮肤腐烂、肌肉萎缩等后遗症,此后不得不靠双拐支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把轮椅,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摔倒。
近30年间,这个偏僻的教学点走出了一批批大学生、硕士生。因为不是民办教师,谭定才一直没有资格参加“民办教师转公办”。对于转公办教师,谭定才已不抱任何希望,他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的病可以撑到何时。在家里,谭定才已请工匠做好了棺木,他可以很淡然地等待这一天,但他唯一放不下的是山里那群娃。
我知道中国教师的待遇普遍都不高,也许还有很多教师正在为教师的待遇问题不平而呼吁,可是今天看到这些代课教师的命运,和他们相比,也许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甚至是幸福的,相比之下,这些代课教师付出的比我们要多得多,而他们得到的却很少,没有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生锈的铁钟,短小的扳手,上课的铃声就此响起
我曾经多次扪心自问,如果我处在他们那样的条件下,是否能像他们一样爱岗敬业,不计得失,把自己的身心都奉献给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坚守那三尺讲台,我真的不敢说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在我看来这些代课教师,至少比那些拿着高薪却依然叫苦连天的某些大学教授们要高尚的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很多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大多是靠这些代课教师在支撑着,他们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很多,可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什么呢?孤独坚守、清贫一生。
也许许多农村代课老师的素质并不高,但他们却培养出许多成功的学生。教师的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责任心和对教育的热爱。中国的农村教育仍然需要依赖大量热爱教育事业的本土教师。在此我呼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此事,关注这些代课教师的命运,也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真正重视此事,不要让那些为了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却依旧清贫的代课教师们再寒心了。
想与廖小利互动请点击关注微博
廖小利严正声明:
新浪原创独家稿件,媒体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专栏约稿、软文推广、广告合作、娱乐策划、艺人宣传、情感倾诉请联系本人:QQ:656012717(注明博客)邮箱:lxlxyc@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