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山大学博士自杀跳楼高危挫折生命廖小利博客杂谈 |
分类: 社会◇聚焦 |
6月22日凌晨4时30分许,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生阿洋(化名)从宿舍楼跳下,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经初步调查,阿洋选博士论文课题时没理解导师的意图,论文没写好,担心毕不了业,压力大因此跳楼自杀。(新民晚报6月22日)
又一个博士跳楼,仅仅是因为毕业论文没写好,实在令人震惊!这几年关于博士跳楼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就拿中山大学来说吧,比如2008年4月5日,同样是在中山大学北校区,一名34岁的女博士从校内第一宿舍楼七楼跳下,当场死亡。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活着的人就是等死,死了就是解脱。”2009年11月27日12时许,中山大学在读博士李海深抱着爱犬,从东莞沙田活力粤港小区7楼跳下,当场身亡。学业和感情的双重挫折,让李海深精神几近崩溃,因此自杀。
纵观这些博士自杀的原因,无非就是生活情感、学业健康等“小儿科”问题。按理说,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博士,这些小挫折、小压力根本就不应该成为其自杀的理由,可现在,竟然有这么多的博士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现实,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扼腕痛惜之中,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博士到底怎么了?这到底是现在教育的问题,还是现在现如今的人的心理承受压力太差了呢?
博士生频频自杀,理应引起社会的反思。当前,我们的教育的确不尽如人意,比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存在很多问题,想想看,现在的学生几乎全是泡在蜜罐中长大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根本就不知道何为苦难,何为不幸。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大的孩子,当他面临挫折的时候,哪怕是很小的挫折和委屈,采取极端的行为来解决也就不足为奇。
再看看,今天的学校教育除了教会学生考试之外,还教会了什么呢?从小学到大学,无休止的考试,到了大学后,考各种证、写论文、找工作等等往往把大学生们折腾得精疲力尽的。考试似乎成了学校教育的主旋律,而对学生一生至关重要的挫折能力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则被边缘化了。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生命的理由。我们都知道,一个博士都要经历十年寒窗,然后读大学、读研究生等,这其中要耗费父母多少心血,本来指望儿子学成归来光宗耀祖,谁知就这么轻轻一跳,什么都化为泡影了。然而你的一跳,让亲人们的希望从此破碎,也让父母老来无所依靠!这些你可曾为你们的父母亲想过!为你的亲朋好友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