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支教路上没有车来车往

标签:
廖小利自愿者恋人当代大学生李卓玲中国教育 |
分类: 社会◇聚焦 |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在短期内又无法解决,于是,支教便成了中国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我知道,每年都有大量的自愿者奔向山区、奔向贫困地区支教。这其中有官方组织的支教点,也有民间自发的自愿者。但我没想到,竟有人为了支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6月21日,位于长沙市东南方风景秀丽的凤凰山陵园新添了一座合冢墓碑,墓里安放的是一对年轻恋人,他们死后同眠。
这对恋人男的叫毛梦莹,女的叫李卓玲。毛梦索今年21岁,系香港大埔足球队员,不久前刚被球队升入主力甲组。李卓玲,今年也21岁,是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2010年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是平面设计,酷爱摄影。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对年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然后结婚生子,过上普通而又幸福的生活。然而生活没有假如,他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四川甘孜州雅江县4000多米海拔上的喇嘛寺的藏族孤儿需要汉语老师的活动后,看到这则活动通告后,李卓玲当时就有一股强烈的意愿:“我要去到那里,去帮助那些孩子。”
也许李卓玲的决定包含了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激情和豪情,甚至有一点冲动。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在当前许多女大学生热衷做二奶、傍富豪的风潮下,李卓玲以她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决定去支教,他们为藏族孩子带去了知识和希望,李卓玲教孩子语文,
毛梦索教孩子体育,帮孩子们拍照。在这个海拔4000米的高原,刚刚恋爱三个月左右的恋人,度过自己快乐的支教生涯。
可是偏偏老天不开眼,当李卓玲和毛梦索完成支教工作返回的路上,遭遇意外车祸,两人双双蒙难,正直青春年少的他们就这样失去了生命,而且是倒在他们视之神圣的支教路上,他们在神圣的雪域高原结成了“生死恋人”。
6.11日,李卓玲在人人网上留下她人生中的最后一条信息:“走了川藏线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生死一线,过了梅里雪山才知道什么叫高原反应,明天继续在路上…”,没想到明天已经成为了奢望,在几个小时后,一对优秀的年轻人从此失去了生命。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也不能保证在那样艰苦的环境能不能熬得住。”李卓玲去支教前在人人网的日志写下这样的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知道,在李卓玲和毛梦索之后,还会有许多志愿者沿着她们的足迹继续在支教路上艰难跋涉。可是单靠支教真的能改变落后山区的教育面貌吗?单靠支教就能解决中国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吗?
在蒙难后,虽然毛梦索与李卓玲生前并未正式结成夫妻,但经双方家长认可,决定将二人合葬于长沙凤凰山,“生死恋人”入土而眠……
就在此文刊发之际,又有一则消息传来,7月21日,来自武汉大学的大二学生赵小亭在贵州支教期间,在崎岖山路上行走,不幸被一块巨石砸中头部,当场遇难。而两个月前的21日,她刚刚过完20周岁的生日。
说实话,我不想说他们有多伟大,我只想祝福他们在天国一路走好,也许在天堂,他们会继续在支教路上携手同行,相信天堂的支教路上没有车来车往。
请关注廖小利的微博 hi廖小利
前一篇:单靠激情就能稳定教师队伍吗